[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84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2例营养补给,对症治疗;思密达,8~12月3g/d,12~24月6g/d,>24个月9g/d.治疗组192例葛根芩连汤(葛根、茯苓各10g,黄芩、苍术、藿香、厚朴、陈皮各6g,黄连、甘草、乌梅各3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呕吐加姜竹茹、半夏、柿蒂;脱水加太子参,白术;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大便、体温、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3例,显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痊愈138例,显效22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湿热型小儿泄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肾病82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Upro/24 h、Scr、2hFPG、NAG及血液粘稠度均比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仙桔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9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葛根芩连汤联合仙桔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应用葛根芩连汤加仙桔汤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理积分,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安全性更高.
目的:研究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湿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两组,各35例,以二甲双胍为对照组,以葛根芩连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观察组,分析葛根芩连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价值并对比两组的疗效,血糖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7.1%,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血糖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情况出现,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目的 试析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症状评分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目的 探讨健脾愈疡汤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孟津县中医院U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健脾愈疡汤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43/47)高于对照组74.47%(35/47),复发率4.26%(2/47)低于对照组23.40%(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健脾愈疡汤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研究对象是选自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联合口服葛根芩连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6.67%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症状、便血症状和里急后重症状的转归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IL-8、IL-10和TNF-α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的10.00%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3.33%,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16.67%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降低其复发率.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小儿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开水冲调直肠滴入,治疗湿热型泄泻,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在改善主要症状及体征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直肠滴入是治疗小儿泄泻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对葛根芩连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75例经过葛根芩连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4月-2014年7月期间,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38例患者,对照组有37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前的中医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对葛根芩连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汤)治疗里热挟表下利,虽成<伤寒论>学界的共识,可是药物组成上看,单用葛根以解表,于理不通;再从<伤寒论>的原文分析,葛根芩连汤的相关条文并非兼有表证.关于葛根芩连汤证的病机,病本在上焦,属肺胃热盛,逼津下行,而葛根功效在于升津止利,配伍芩连更能治胃热呕吐,为葛根芩连汤补充了一个重要证候.最后与葛根汤进行比较,可发现31至34条原文环环紧扣,辨证细致入微.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方药组成为:葛根15g、甘草6g(炙)、黄芩9g;以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取.共功用为清热止利,表里双解.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细或促.
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可解表清里,临床多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等,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其他病症,取得较好疗效.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论中葛根芩连汤只此一条,但该方在临证中却极为常用,略陈管见如下.1 条文辨析1.1 “表未解”探疑1.1.1 各家述要 本条的难点之一是对“表未解”的认识,较主流的观点是,太阳病未罢,阳明里热已生.
目的 探索葛根芩连汤单药及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值、胰岛素耐量、葡萄糖耐量的作用,从而初步揭示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58只,予以无菌水(正常组和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中药组)、西格列汀(西药组)、葛根芩连汤联合西格列汀(中加西组)给药6周的治疗方案,动态监测各组模型动物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以及给药前、给药后3周、给药后6周的胰岛素耐量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FBG降低(P<0.05),葡萄糖耐量改善(P<0.05);西药组体重降低改善(P<0.05),FBG降低(P<0.05),胰岛素耐量、葡萄糖耐量改善(P<0.05);中加西组体重降低改善(P<0.05),FBG降低明显(P<0.01),胰岛素耐量、葡萄糖耐量均改善明显(P<0.01).给药各组疗效顺序如下:中加西组>西药组>中药组.结论 葛根芩连汤与西格列汀单独使用时,西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联合使用时其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独使用,表明葛根芩连汤对西格列汀的疗效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探索葛根芩连汤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效果,包括模式轮廓比较、生物标志物筛查与代谢通路推断等.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3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葛根芩连汤(8.2 g/kg)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并联合链脲佐菌素以确立2型糖尿病疾病模型.随后连续灌胃给药3周,并于末次给药后12小时内收集大鼠尿液样本;运用HPLC/MS-IT-TOF手段进行高分辨质谱检测,同时应用OPLS-DA多元模式手段以比较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差异以及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推断其可能影响到的代谢通路.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出15个生物标志物,包括多肽氨基酸类物质、磷酯类物质、核苷酸类物质以及其它类物质;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为嘌呤代谢.结论 2型糖尿病的疾病发生与嘌呤代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核苷酸类物质作为其中的关键作用靶点;葛根芩连汤通过多靶点调节嘌呤代谢异常以至于整个机体内部的疾病紊乱状态,从而促使其转归为正常水平.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饲料饲喂诱导的 NASH大鼠肝脏、小肠中炎症小体NLRP3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并于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留取肝脏、小肠组织,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炎症小体NLRP3相关因子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肝脏炎症小体NLRP3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10 mRNA及蛋白均有升高趋势,药物干预后其蛋白表达降低趋势明显(P<0.05).小肠炎症小体NLRP3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10蛋白表达升高,药物干预后表达下降(P<0.05).结论 高脂饲料饲喂的大鼠,小肠中炎症活化趋势强,炎症小体NLRP3中激活因素与稳定因素的平衡被打破,以炎症小体激活因素活化为主;肝脏中炎症小体亦有活化,但较易形成"高位"新的平衡;葛根芩连汤可减低激活因素活化程度、提高稳定因素活化程度,利于炎症小体内部平衡的恢复.
目的 观察八珍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宫颈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肠炎(气血两虚、湿热蕴肠证)的临床效果,着重分析其对癌因性疲乏、免疫功能、肠道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联合会医院的80例宫颈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肠炎(气血两虚、湿热蕴肠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八珍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治之,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采用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rief FatigueInventory,BFI)评价患者癌性疲乏程度,观察免疫功能变化,测定血清肠道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为15.00%(6/40)、75.50%(29/40),均低于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42.50%(17/40)、90.00%(36/40)(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CD4+、CD4+/CD8+、IgA、IgG、IgM等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患者的肠道炎症状态明显减轻,血清中CRP、IL-6、TNF-α、PC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八珍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宫颈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肠炎(气血两虚、湿热蕴肠证)效果理想,尤其利于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CRP、IL-6、TNF-α、PCT水平以减轻机体肠道内的炎症损伤,用药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被历代医家用于治疗湿热泄利,导师仝小林教授经方新用,临床善用症、证、病结合的辨治模式,将此方用于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肠道湿热证,并结合慢性病的用药特点,屡获佳效.本文选取两则验案并进行分析,病案1阐述仝小林教授运用症、证、病结合的辨治模式及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用药经验;病案2体现了仝教授病势急用药量大,病势缓用药量小的原则.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就诊于上海市浦东医院中医科和内分泌科的110例 T2DM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中药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症状改善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药干预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FBG、2 h PG、HbA1c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葛根芩连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 T2DM 湿热证患者血糖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相关。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高脂饲料饲喂诱导的NASH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并于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进行血清ALT、AST、TG、TC、HDL-C、LDL-C、sIgA的测定,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切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改善血清TC、TG含量(P<0.05),降低血清sIgA含量(P<0.05);肝脏油红O病理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肝组织内可见红色脂滴,但脂滴含量减少,以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为佳;小肠免疫组织化学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ZO-1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西药组PGE2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PEG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以明显降低高脂饲料诱导的NASH大鼠模型血清sIgA的水平,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并降低肠道PGE2蛋白水平,达到调节肠道屏障的功能,从而对NASH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旨在梳理总结李国栋教授辨证论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用药特点和验案分析。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教授认为放射性直肠炎多属脾胃虚衰,失于运化,且常与风、寒、湿、热、食等夹杂为病;治疗上首辨病症之缓急,次选内外治法,以顾护脾胃为核心,灵活运用清、温、补诸法辨证施治,代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胃苓汤、四君子汤、灌肠方等,在临床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联合正畸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北京武警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牙周指标改善情况,检测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30%,较对照组的75.47%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口臭、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溢脓、尿黄主要中医证侯积分及SBI、GI、PLI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PD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龈沟液中IL-6、IL-1β、TNF-α、PGE2水平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正畸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度牙周炎患者临床症状、牙周指标,且可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牙周炎性反应,疗效显著优于单独正畸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对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mAlb)、24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血肌酐(Scr)、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餐后2h血糖(FPG)、三酰甘油(TG)以及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葛根芩连汤加减能够更明显得下调糖尿病肾病患者mAlb、Upro/24h、Scr、BUN、HbAk 、FPG、TG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加用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有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脂代谢紊乱,且通过阻断VEGF的分泌可能可以实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目的:采用HPLC(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药物的成分.方法:在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中采用HPLC-DAD(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指纹图谱试验色谱条件:进样量为20μL,色谱柱选择直径5μm的Ulti-mate AQ C18柱,柱温30℃,流动相A是0.02 mol/L醋酸铵+0.3%三乙胺+1%冰醋酸混合而成,最终PH值为4.3;流动相B是乙腈,流速统一为0.7 mL/min.检测波长通过预实验不断调整,最终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甘草酸铵和甘草次酸的检查波长为250 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甘草苷检测波长为280 nm;余下对照品检测波长为346 nm;并对HPLC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专属性试验、加样回收率试验、线性回归试验等方法学进行严谨性考察,通过比较混合对照品溶液指纹图谱,葛根芩连汤单味药材指纹图谱和葛根芩连汤指纹图谱,分析研究葛根芩连汤中的14个药物成分.结果:1)精密度试验平均相对峰面积RSD为0.38%,重复性试验平均相对峰面积RSD为1.14%,稳定性试验平均相对峰面积RSD为1.03%,专属性试验结果良好.2)14个药物成分线性回归良好,且加样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的范围是96.45%~104.69%,RSD的范围是为0.65%~2.11%.3)本研究根据不同的检测波长250 nm、280 nm和346 nm,将混合对照品指纹图谱分为3张图,便于后续分析,同时标注14个对照品成分的峰号.4)在检测波长为250 nm时,葛根指纹图谱有11个特征峰,而甘草有2个特征峰;在检测波长280 nm时,黄芩有6个特征峰,而在检测波长346 nm时,黄连有4个特征峰.5)在葛根芩连汤的指纹图谱中显示波长250 nm时有12个特征峰,其中1~11主要体现葛根的药物成分特征,而12主要体现甘草的药物成分特征;波长280 nm时有7个特征峰,主要体现甘草和黄芩的药物成分特征;波长346 nm时有4个特征峰,主要体现黄连的药物成分特征.结论:从整体性解析葛根芩连汤剂HPLC指纹图谱的药物成分来源,为葛根芩连汤中含有的药物成分等物质基础、药理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HPLC)比较研究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剂和传统汤剂的指纹图谱差异.方法:首先选择3家不同医院A、B、C的葛根芩连汤配方颗粒剂和传统汤剂,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后,以优化的色谱条件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HPLC中间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均显示良好.葛根芩连汤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发现前5 min K1、K2和K3的谱图差异较大,5 min后3家不同医院葛根芩连汤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有10个相似的特征峰,其中K3特征峰的成分含量与K1和K2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1号峰和4号峰.K1和T1、K2和T2、K3和T3颗粒剂和传统汤剂的比较中,颗粒剂特征峰的含量较传统汤剂高.结论:葛根芩连汤配方不同医院颗粒剂和传统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
目的:评价使用葛根芩连汤为干预措施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的非个案类中英文文献质量。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同时辅以手工检索以补充以上数据库之不足,检索从以上各数据库建库日起截止到2012年4月。结果:全部216篇文献中,应用随机的文献102篇,占47.22%;使用对照的文献占56.94%;仅4篇文献使用了单盲法,占1.85%。文献质量评分:0分文献27篇,1分文献84篇,2分文献4篇,3分文献7篇,4分文献1篇,5~7分文献0篇。结论: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较低,临床研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量效关系,获得基于药效学的经方“剂量阈”.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大鼠模型,正常组除外,分为:正常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的9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1.65,4.95,8.25,11.55,14.85,18.15,21.45,24.75,28.05 g·kg-1),给药1次/d,共5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指数,比色法检测匀浆上清液髓质过氧化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经GraphPad Prism 6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量-效关系,计算相关剂量参数.结果:综合实验数据分析,以MPO活性为指标,经GraphPadPrism 6 Demo拟合后,拟合方程与模型相似度高,量效曲线呈反向“S”型,且有意义,算出的剂量阈参数如下:[D]20 ~ [D]80为15.39~17.11 g·kg-1,中位剂量:[D]5016.25 g·kg-1,阈剂量:[D]2015.39 g·kg-1.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量-效曲线呈现反向“S”型,提示其中剂量为有效治疗范围,即大致在15.39~17.11 g·kg-1.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Tang,GQT)对自发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大鼠(Zucker diabetes fatty,ZDF)中相关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8只雄性ZDF(fa/+)大鼠设为正常组,成模的雄性ZDF(fa/fa)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二甲双胍(300 mg·kg-1)组,葛根芩连汤(生药量13.8 g·kg-1)组.每2周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给药8周后取材,全自动生化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CRP,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的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组体重,FBG,TG,TC,CRP,FINS,IRI,ISI明显改善(P<0.05),葛根芩连汤组TNF-α,IL-6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相关低度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获得基于药效学的经方“剂量阈”.方法: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30 mg· kg-1尾iv新鲜配制的STZ(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实验分组:正常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的9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1.65,4.95,8.25,11.55,14.85,18.15,21.45,24.75,28.05 g·kg-1,)、阳性药物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1),取血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给药10周后,葛根芩连汤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血糖水平与IR(P <0.05,P<0.01)、降低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 <0.05,P<0.01),指标与葛根芩连汤剂量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的增大,药效增强,其“剂量阈”为27.01 ~1.09 g·kg-1.结论: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量-效特征.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2.4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生药含量)(8.64,4.32,2.16 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7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模型,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ECG),Na+-K+-ATP酶(Na+-K+-ATPase),Ca2+-ATP酶(Ca2+-ATPase)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葛根芩连汤能显著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1或P<0.05);也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匀浆Na+-K+-ATPase,Ca2+-ATPase活力(P<0.01或P<0.05),增加血清SOD活性(P<0.01或P<0.05),降低MDA含量(P<0.01或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够有效的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各种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改善心律失常,保护缺血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