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共收治克氏原螯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患者109例,男性34例(31.2%),女性75例(68.8%),年龄5 ~ 75(37.5±13.1)岁.食用家庭烹饪的克氏原螯虾发病人数占60.6%(66/109).腰背部疼痛[96.3%(105/109)]为主要症状.17例误诊,误诊率15.6%.就诊时、住院第2、3日及出院前,肌酸激酶分别为1 175 (446,2 258) IU/L、3 710(2 137,8 875) IU/L、1 899(1063,4 595) IU/L和317(152,532)IU/L(P<0.001),肌红蛋白分别为(603±484)μg/L、(313±284) μg/L、(104±74) μg/L和(55±20) μg/L(F=39.1,P<0.001).女性是克氏原螯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的高危人群.本病误诊率高.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呈特征性动态改变.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因其具有杂食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陆续报道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酸痛,严重者出现酱油尿;临床指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重度升高,经过治疗预后良好[1-2]。研究小龙虾体内外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提出针对性的小龙虾监管措施,对于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目的 了解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长江湿地生物的影响,为钉螺控制措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长江下游南京段中华绒毛蟹、克氏原螯虾、淡水糠虾和铜锈环棱螺作为受试生物,观察不同浓度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浸泡后受试生物的死亡情况,计算受试生物死亡率和LC50.结果 克氏原螯虾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400 mg/L浓度浸泡96 h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8.33%;中华绒毛蟹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640 mg/L浓度浸泡96 h无死亡;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淡水糠虾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170 4、1.303 6、1.013 1、0.720 5 mg/L;对铜锈环棱螺24、48、72h的LC50分别为1.173 5、0.642 1、0.477 3 mg/L.结论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湿地生物影响不同,中华绒毛蟹和克氏原螯虾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有较强的耐受性;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铜锈环棱螺和淡水糠虾毒性较大.
克氏原螯虾是中国大陆重要的淡水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源于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而克氏原螯虾营底栖的特殊生活方式和作为自然水体底栖动物中的高级消费者,既可通过孳生地食物链富集重金属于自身体内,又能够在重金属胁迫之下得以生存和繁衍,由此成为底栖水生动物重金属富集的重点研究对象。文章就克氏原螯虾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富集与释放以及重金属胁迫下对克氏原螯虾生化指标和遗传物质的影响并对其作为一种监测水体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的可能性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