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百岁老人林敏走进博爱敬老院,许多悬挂在丝带上的彩色纸条映入眼帘,挂满了整个院子.每张纸条都用毛笔楷体写着谜语.穿过庭院,来到宿舍,我见到了百岁老人林敏.
本文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角度,介绍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维修方法和思路.
书写中每一笔画,都有它运行的路线,但前一笔的收笔往往要为后一笔的起笔作好准备.后一笔和前一笔在意蕴上有一个连续、承接的内在关联.书写速度越快,这种意蕴上的关联表现得越明显,甚至在外形上形成了前后连续衔接的笔画.从行楷(偏近于楷体的行书,比行书写得规矩)--行书--行草(偏近于草体的行书,写得奔放,字势连绵或较频繁夹带草字)--草书的顺序看,这种外在的连续衔接的笔画一体比一体频繁而强烈.这种意蕴上的关联,也就是笔画运行的趋势,我们称之为笔势.笔势所体现的是前后笔画的往来呼应.楷书,笔势一般不外露,而是形断气连,即笔之出入,势之俯仰,以"意"呼应,"迹"来沟通.唐代欧、颜、柳三家皆是如此,惟元代赵体因掺杂有行书笔意,故外露的成份比较多(见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