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生、凋亡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大鼠HSC,经不同浓度SST(10-6-10-10mol/L)处理72 h后,以吖啶橙(acridineorange,AO)/溴乙啶(ethidium bromide,EB)荧光染色法、末端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的改变.SST作用120 h后,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HSC增生率的变化.并通过对细胞动力学的观察,探讨SST的作用机制.结果:SST可通过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SC增生,提高HSC凋亡率.浓度为10-6mo1/L或10-7mol/L时效果尤为显著.Go/G1期阻滞是SST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结论:低剂量SST即可抑制HSC增生,并促进其凋亡,提示SST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目的 建立检测实验室中溴乙啶(EB)残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方法 以正己烷为采样载体对PCR实验室中的操作台、仪器载面等区域进行采样,用氧化铝层析柱对样品进行固相萃取,乙腈-冰乙酸溶液作为流动相从Symmetry(R) C8柱上分离和测定EB,并借助于电化学检测器于+780 mV检测.结果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5.0~500.0 n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8%,检出限为2.9 ng/L,平均回收率为92.2%~104.2%.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EB残量的检测.
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仪的大量普及,PCR 产物检测成为临床实验室和科研试验的常规过程.这些产物一般是通过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或PAGE) 后再进行DNA 和(或)RNA 染色来判断,但传统的核酸染料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如溴乙啶(EB)具强致癌性、硝酸银(AgNO3)染色过程复杂繁琐等.
目的:寻找具有阳离子型菲啶衍生物的强效端粒酶抑制剂.方法:以溴乙啶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10个目标化合物.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Ib,Ie,Ⅱa,Ⅱe等4个化合物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均在μmol/L浓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