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3-04-04-148(国)“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拟于2013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
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脊髓脊柱领域知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刘忠军教授、王超教授、孙宇教授、王少波教授、谢京城教授、刘彬教授、李振东教授、马长城教授等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手术演示互动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问题及相关的内固定技术、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寰枢椎疾病外科治疗以及与神经外科相关的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髓脊柱外科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与新方法。诚挚邀请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参加此次学习班,为了保证授课质量,每期限招学员20名,录取以报名先后排序,学习班结束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8学分。
20世纪90年代起,分子生物学进入临床检测.短短的几年中,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到临床多个领域.在临床检验中,我国分子生物学在遗传病诊断及产前筛查、肿瘤诊断与疗效预后判断、微生物耐药机理的研究等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绩[1-4].
医学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s Reconstructure,3D)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借助计算机对生物组织结构影像的连续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三维图像并能进行定量测量的一项形态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期,相继出现了CT、SCT、ECT、MRI等断层影像技术,以及DSA、CR、DR等数字化成像技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04-04-015(国)“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拟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脊髓脊柱领域知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刘忠军教授、刘晓光教授、王超教授、孙宇教授、王少波教授、郭邵庆教授、谢京城教授、刘彬教授、李振东教授、马长城教授等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手术演示互动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问题及相关的内固定技术、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寰枢椎疾病外科治疗以及与神经外科相关的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髓脊柱外科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与新方法。诚挚邀请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参加此次学习班,为了保证授课质量,每期限招学员20名,录取以报名先后排序,学习班结束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8学分。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CN 11-9283/R和ISSN 1674-134X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本刊于2007年4月创刊,至今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号:G691-2010)、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被评为中华医学会优秀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1日出版。本刊常设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家论坛、临床论著、基础论著、新技术与新方法、视频讲座、视频手术、综述、临床经验、病例报告等。
介入性放射学是从诊断到治疗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通过放射影像的引导进行血管导管、导管、穿刺活检、注入药物、抽吸液体、取出病变以及血管成形术等.
在世纪之交,大量新思维、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为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研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的应用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本文将从5个方面简述现代高新技术对严重创伤,特别是创伤后的组织修复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直到20年前,"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简称输血所)乃至国内输血界,都特指输血所名誉所长、终身研究员萧星甫,因为那时他是输血圈内第一个获正高职称的唯一"教授"级专家;其输血生涯中创下的多项第一--新中国首家医院血库第一任负责人,抗美援朝医疗队中第一支血库队队长,和平时期围内第一家军(民)用血站站长,首家从事输血科研、教育、采供血、医疗服务、血液制品研发与生产的国家级研究所的第一位所长,中国输血协会第一屈理事会理事长,<中国输血杂志>第一届编委会主编,以及他在传播输血新知识、运用输血新技术与新方法、开展输血科研、推动血站建设和普及输血教育等方面所做的"第一次"--为他赢得了"新中国输血第一人"的赞誉和永远的"萧教授"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