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特征差异,以满足不单纯为排齐牙齿而是把改变颜面侧貌而来正畸门诊接受矫正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需要[1-4]。特别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侧貌容颜,矫治难度较大,一些成人患者需要外科正畸联合治疗[5-6]。临床依据患者X线头影测量分析ANB角和MP-SN角大小将其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型和评估畸形严重程度,但是有时由于前颅底长度的变异等原因,导致ANB角某些情况下不能正确反映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