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齐】相关文献(8)
  • 三种排齐方式对下切牙牙龈及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常规直丝弓矫治、低摩擦力矫治及自动漂移三种排齐方式对下前牙牙龈及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下前牙拥挤患者53例,常规组22例,低摩擦力组15例,结合自动漂移组12例。在治疗前(T0)及排齐完成(T1)记录临床牙冠长度,拍摄锥束CT测量下切牙唇舌侧及近远中牙槽嵴高度,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唇倾度及垂直向位置。配对 t 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数据,Duncan法分析三组样本间各指标均数变化差异。结果结合自动漂移组临床牙冠增长(0.11±0.62)mm,较其他两组变化少(P<0.01)。唇侧牙槽嵴高度三组病例在排齐后均降低(P<0.01),其中常规组降低最多,为(0.70±0.42)mm;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少,为(0.29±0.63)mm。舌侧牙槽嵴高度变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高度常规组排齐后降低(P<0.001),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度排齐后均增加,常规组增加(2.19±1.35)°,低摩擦力组增加(1.07±0.89)°,结合自动漂移组增加了(0.24±0.72)°,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三种不同排齐方式在排齐阶段对下切牙牙龈及牙槽骨高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常规组影响最大,低摩擦力组次之,结合自动漂移组最小。建议对于牙龈退缩及牙槽嵴吸收风险较高的拥挤患者采用轻缓的排齐方式。

    牙龈退缩 牙槽嵴吸收 排齐 自动漂移
  • 低摩擦结扎圈在牙齿排齐阶段静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口腔正畸学》 CSTPCD 2008年2期

    目的 研究低摩擦结扎圈Slide、Neo-Clip和普通结扎丝/圈在牙齿排齐阶段静摩擦力的差异,并与自锁托槽DamonMx和Smartclip比较.材料和方法选取临床牙列拥挤患者的上颌模型制作Typodont,采用MBT普通金属托槽、0.014NT弓丝,在万能测试机上测量不同结扎方式时矫治器系统的静摩擦力.结果 Slide结扎时,矫治器系统的静摩擦力与自锁托槽DamonMx和Smartclip之间的差异元显著性,且显著低于Neo-Clip结扎和传统结扎丝/圈结扎.Neo-Clip结扎时矫治器系统静摩擦与Smartelip、普通结扎丝结扎差异无显著性,且显著低于普通结扎圈结扎.结论 低摩擦结扎圈在牙齿排齐阶段,可以使矫治器系统静摩擦力降低至自锁托槽水平.

    低摩擦 静摩擦力 排齐 模拟(牙合)架
  • TN托槽在下前牙拥挤辅助排齐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2017年36期

    目的 探讨TN托槽在正畸辅助排齐中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福建省宁德市医院口腔正畸科的下牙列拥挤患者30例,行全口固定矫治器治疗,术中使用TN托槽粘接于下前牙舌侧,应用钛镍圆丝进行辅助排齐.每次治疗记录口内照、面照,制取治疗前后牙牙合模型.结果 所有患者的下前牙拥挤均顺利解除,建立了正常的牙弓形态.结论 下前牙拥挤患者经TN托槽辅助排齐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用TN托槽作辅助排齐装置,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TN托槽 下前牙拥挤 排齐
  • 不同种类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2015年4期

    初始弓丝是在正畸治疗开始时插入固定矫治器的第一根弓丝,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纠正拥挤和扭转来排齐牙齿.对于同种错(牙合)类型、拥挤度相近和使用同种矫治技术的患者,不同截面形状、直径和材料的初始弓丝在排齐效率和患者的疼痛感觉方面会表达出的阶段性效果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种类初始弓丝的特性,并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弓丝选择,有利于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有助于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本文作者就不同初始弓丝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初始弓丝 错(牙合)畸形 正畸 排齐 疼痛
  • Mini Uni-Twin 系统在正畸排齐阶段应用的初探

    《口腔医学》 CSTPCD CA 2009年4期

    目的 研究Mini Uni-Twin系统在正畸排齐阶段的应用.方法 选择牙弓对称的恒牙初期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患者10名.随机选择左右一侧上下牙列为试验侧,粘结3M Mini Uni-Twin矫治器,另一侧为对照侧,粘结3M Gemini MBT矫治器,使用镍钛圆丝排齐牙列,比较两侧上颌尖牙远移的距离.结果 两侧上颌尖牙远移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Mini Uni-Twin托槽特殊的设计使尖牙远移速度更快,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整个疗程的缩短具有一定的意义.

    Mini Uni-Twin 排齐 尖牙远移距离
  • Protraction Archwire: effectively protruding incisors and alignment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0年2期

    目的:探讨唇倾排齐弓丝在临床治疗中唇倾并排齐下前牙的效率和效果.方法:临床筛选36例(19例女性, 17例男性)适应病例, 分为两组:唇倾弓丝组和镍钛丝排齐组.按照唇倾弓丝组的排齐时间计算,分阶段留取牙颌石膏模型, 并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 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尖牙宽度, 磨牙宽度和牙弓宽度.同时在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的下前牙与下颌平面的倾斜角度.以α= 0.05为基准,采用Stata统计软件对上述测量数据进行显著性比较分析.结果:唇倾弓丝完成唇倾并排齐下前牙的时间显著性少于镍钛丝排齐组,唇倾弓丝的排齐效率为0.106 mm/d, 镍钛丝的排齐效率为0.047 mm/d. 模型测量和侧位片测量表明,唇倾弓丝对于尖牙宽度, 磨牙宽度和牙弓宽度和下前牙与下颌平面夹角的改变较镍钛丝排齐更显著.结论:与镍钛丝排齐相比, 唇倾弓丝唇倾并排齐下前牙的效率更好, 临床操作更简便.

    排齐 唇倾弓丝 下前牙
  • 松结扎在正畸排齐阶段的初步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 CA 2014年8期

    目的:评价结扎丝松结扎的方法在牙齿排齐时的优越性.方法: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初期,使用国产0.012”超弹性Ni-Ti弓丝,先采用0.25mm结扎丝先紧结扎,然后再松结扎的方法,减小或消除结扎丝对弓丝的摩擦力.结果:使用结扎丝松结扎的方法在短期内达到了初步排齐,得到了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在使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初期,使用结扎丝松结扎能使牙齿进行有效移动,从而达到低摩擦轻力矫治的理念,缩短了矫治疗程.

    松结扎 排齐 摩擦力
  • Mini Uni-Twin托槽系统的临床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 CA 2011年10期

    目的:观察Mini Uni-Twin托槽系统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选择18例轻中度拥挤患者采取非拔牙矫治,分为MiniUni-Twin组和TP组,每组9例分别使用Mini Uni-Twin托槽和TP托槽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Ⅰ类(牙合)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牙齿排列整齐,均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Mini Uni-Twin组在镍钛(Ni-Ti)圆丝排齐阶段所用时间低于TP组.比较治疗前后各个头影测量值,下中切牙长轴与NB连线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切缘于NB连线的垂直距离(LI-NB)、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角的交角(IMPA°)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ni Uni-Twin托槽系统其独特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结扎方式,从而大大降低摩擦力,提高了滑动机制的效果,显著缩短了疗程.笔者主要通过MiniUni-Twin托槽矫治技术与临床上常用的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比较,为临床上广泛使用Mini Uni-Twin托槽矫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但因患者配合程度也影响疗程,且样本量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Mini Uni-Twin 排齐 对比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