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ILCOR)举办的"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病急诊科学治疗建议国际会议"(以下简称"2005国际会议")在美国达拉斯举行[1].会议的目的是回顾性评价自2000年必肺复苏(CPR)和心血管病急诊(ECC)指南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CPR和ECC的科学进展,利用循证程序就CPR和ECC任何能够广泛实施的治疗推荐方案达成一致性意见[2].2005国际会议主要是完成该领域国际学术界所期待的5年一度的指南修订,修订后的2005 CPR&ECC指南将于2005年12月在<循环>(
作为一种重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循证护理有别于已运用了数千年的以经验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经验护理向循证护理的转变将是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1].循证护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连续、稳定的循证程序,即: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护理科研是循证护理渗透最直接、结合最紧密的领域之一,正确运用循证程序开展护理科研教学,在教学环境当中培养学生循证思维和求证能力,进而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2002年10月,笔者将循证程序引入本校00级护理本科生的<护理科研>课程教学中,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