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神经末梢十分丰富,手术的创伤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肛门局部疼痛的刺激往往又引起便意,术后早期频繁的大便更使肛门创口疼痛加剧,肛门部手术后,由于解剖的原因,神经敏感,疼痛剧烈.2年来,我们将肛周美蓝点状注射及双氯芬酸钠栓应用于肛周手术(诸如环状混合痔、肛裂、肛瘘、肛乳头瘤肥大)术后镇痛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治疗上的难点是其治疗后具有很高的复发率,2000年12月至2001年9月我们应用疣斯洛膏(海南碧凯药业公司生产,治疗尖锐湿疣60例同时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40例做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尖锐湿疣(CA)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CA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患者甚多,笔者应用包皮环切术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治疗CA 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尖锐湿疣(CA)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复发率很高,我们对反复发作的CA,采取微波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宫颈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例数约25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已居于女性癌症死亡率首位.自从20世纪70年代Zur 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HPV DNA以来,人们在HPV、HPV相关疾病及HPV预防性疫苗等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这主要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增多有关.因此,HPV检测在临床发现、随访观察HPV感染者有重要的意义.
脂溢性角化病(SK)又名老年疣(Verruca senilis)、基底细胞乳头瘤(Basal cell pap illom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表皮内良性肿瘤,男性多见,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的几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临床易与多种良、恶性皮肤肿瘤相混淆,诊断中不时遇到困难,而导致治疗方法选择错误.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皮肤美容意识与日俱增,有关该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报告有关手术病例1例如下.
跖疣是生于足底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寻常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有局部涂贴腐蚀性药物、激光、电灼、微波、冷冻或手术切除等,但疗效不太肯定,病灶容易复发,治疗较痛苦,患者不易接受.2009年1月-2011年5月笔者采用艾条隔蒜灸治疗跖疣60例,现总结如下.
患者男,13岁.因发现双肺结节人院.既往患者于出生后1.5个月因声嘶伴吸气时喉鸣,行喉镜检查发现喉乳头状新生物,活检病理示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此后病情反复,多次行喉镜新生物摘除手术.患者于2008年8月行CT检查示:左上肺见小结节样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图1);右上肺见空腔影,薄壁,内未见液平(图2);右中叶内见小结节样、小片状高密度影.
传统上外分泌胰腺的肿瘤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但随着对胰腺肿瘤认识的深入,也提出了胰腺交界性肿瘤的概念,新版WHO肿瘤分类[1]也列出了外分泌胰腺的交界性肿瘤的类型.目前认为外分泌胰腺的交界性肿瘤包括: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胰腺的实性-假乳头瘤.胰腺导管上皮的中度不典型增生也应属交界性病变.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1].近几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将我科门诊从1999年3月~2000年10月,对160例尖锐湿疣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女,19岁.因持续性左腰部疼痛1周入院,外院查B超示左肾轻度积水.入院后查体左腰部叩痛明显,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超声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左肾集合系统分离前后径1.5 cm,左侧输尿管全程扩张,内径0.6 cm.
女性假性湿疣,是女性外阴部位常见疾病,郑敏心等[1]报道其发病率达16.8%.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乳头瘤,好发于小阴唇内侧,或累及阴道口及前庭,主要症状为针刺样瘙痒,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应用CO2激光治疗患者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9年至今,我科应用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寻常疣10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寻常疣患者109例,男性59例,女性50例;年龄1~61岁,平均年龄24岁.病程1个月至2年.病损位于面部58例,手及足部51例.单个病灶58例,2个以上病灶51例,病变面积为0.2 cm×0.2 cm~2.0 cm×3.0 cm.病变呈丘疹样、乳头瘤样,高出皮面,表面粗糙增厚,触之较硬.呈正常肤色、灰黄色或深褐色.
我科近年来采用CO2激光治疗睑缘色素痣、寻常疣、皮赘等睑缘良性病变31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睑缘良性病变318例,男性87例,女性231例,年龄10~68岁.病灶均位于上下睑缘,病变最大直径0.4~0.6 cm 63例(其中色素痣16例,寻常疣38例,皮赘9例),≤0.3 cm 255例(其中色素痣133例,寻常疣59例,皮赘63例).病变呈斑点状、丘疹状、丝状突起、乳头瘤状.
北京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应用激光的历史已有20多年,我们从1978年开始使用CO2激光治疗疾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喉多发性乳头瘤、鼻息肉以及其他良性病变.
患者女,59岁,以”绝经6年,阴道排液6个月”于2010年10月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排液,色黄,量较多,味腥臭,偶伴血丝,无接触性阴道出血,3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考虑”宫颈癌”可能,后就诊我院门诊,宫颈9点至11点处见菜花样乳头样赘生物约1cm×1.5 cm×0.5 cm.行宫颈HPV-21项检查:阴性;宫颈活组织检查: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棘层细胞增生,局灶伴挖空细胞.1个月前在我院门诊行LEEP手术,宫颈病理诊断示:鳞状上皮乳头瘤状生长,伴角化不良,轻度细胞异型及核分裂象.见基底部浸润性生长,切缘阳性.
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或性病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而好发于生殖器或肛门部位.其治疗方法基本采用化学药物、免疫制剂、生物疗法及手术四大类.我院妇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对70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50%三氯醋酸局部烧灼加用迪恩安(α-2a注射用基因工程干扰素)和单纯采用50%三氯醋酸局部烧灼两种方法进行随机治疗对照.并进行连续复诊评定疗效.
儿童肛管内尖锐湿疣较少见.我科收治儿童肛管内尖锐湿疣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在我院就诊前4个月发现肛门周围有淡红色丘疹样赘生物,在外院诊断为尖锐湿疣,行CO<,2>激光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发,复发后再行激光治疗,1个月前复诊发现肛管内增生物,转我院就诊.体检:肛周及肛管内齿状线上方0.5~0.7 cm处有乳头瘤或桑椹状皮疹8~10个,触之无出血,醋酸白试验阳性,父母均无尖锐湿疣病史,患儿家长自诉在给患儿洗肛门时有掏洗肛门内的习惯.在全麻下行光动力治疗,每7~10 d治疗1次,治疗3次后疣体消失,每2周复查1次,随访半年后未见疣体生长.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在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之后,位居第三.近几年来,由于性乱人群的增加和性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使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病的部位也不仅仅限于生殖器.现将我科2001年7月~2002年2月间对116例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 SPTP)是一类少见的、组织起源未定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1959年Frantz首先描述了4例先前被误诊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新肿瘤实体,并命名为"胰腺乳头状肿瘤"[1]. 以往文献中对该肿瘤名称的使用较混乱,如"乳头状囊性肿瘤","乳头状实性肿瘤","乳头状上皮性肿瘤","实性及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等. "实性假乳头状瘤"是对此类肿瘤病理特点的最好的描述,也是目前意见最一致的名称.
我科于2003年12月~2005年7月诊治5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在我科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4岁,平均32.5±2.3岁.3位男性患者中1例皮损位于阴茎,2例位于肛周,1例女性患者皮损位于阴道.病期3个月~1.5年,平均9.3个月.1例女性患者因妊娠1个月来院体检而发现宫颈4×6 cm大小之淡红色乳头瘤样赘生物.1例男性患者有Ⅱ型糖尿病史10年,另1例男性患者于2年前曾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而行骨髓移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承认有不洁性生活或配偶感染史.体格检查:男女外生殖器或肛周可见板栗至鸡蛋大小之柔软、淡红的乳头瘤样、菜花样、鸡冠样等不同形态的赘生物.醋白试验呈阳性.查组织病理提示:表皮呈疣状及假性上皮瘤样增生,角化不全,棘层可见空泡细胞,真皮浅层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andreticulatepapillomatosis,CRP)又称Gougerot-Carteaud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病因不明、不易诊断的少见皮肤病.其特征性皮损为密集分布的褐色或灰褐色苔藓样丘疹,可相互融合呈斑片状或网纹状外观,主要累及胸、背部[1].临床上,本病易被误诊为花斑癣、黑棘皮病、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皮肤病.笔者对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本院皮肤科诊治的6例误疹的CRP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患者男,56岁.左侧腋下类圆形赘生物5年余,偶有痒感.皮肤科情况:左侧腋下见一有蒂黑色扁平卵圆形赘生物,直径约13 mm左右,表面光滑呈蜡状有鳞屑,由许多小而扁平的乳头瘤样损害聚合而成.采用Leep刀行赘生物切除,送病检.结合病理及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
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从乳头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1].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尖锐湿疣患者CD4+-T细胞和CD4+/CD8+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记忆性T细胞的产生,均提示其病程与细胞免疫有着重要关联.临床上联合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尖锐湿疣,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1病例资料患者刘某,女,48岁,农民,住院号5035816,因反复便后肛门有物脱出伴间断性便下鲜血2年以"肛乳头瘤"收住入院.既往大便性状无改变.门诊专科检查肛镜示:膝胸位11-12点齿线处乳头状结节增生,约2cm×2cm×1.5cm大小,脱于肛外,指检直肠无异常.入院后行一次性乙状结肠镜(南昌爱博卫生材料厂)检:进镜距肛门约12cm见直肠前壁有约2cm×1cm大小肿块,呈分叶状,形以桑椹,触之易出血.取活检钳钳夹肿块边缘送病检.
2005年,本院妇科细胞室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及TBS诊断标准,明显提高了子宫颈脱落细胞诊断的准确率.但对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诊断和处理,至今却无统一的标准,我们对诊断为ASCUS的妇女,通过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检查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对ASCUS的诊断及处理,现总结如下.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好发于男女生殖器、会阴、肛门周围.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也高.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局部注射、电针烧灼、中药外洗综合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加下:
扁平疣.中医称之为"扁瘊",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肤赘生物.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颜面和手背部.容易自身接种,也可传染他人.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效果不理想.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本人运用自拟方消疣汤内服兼肌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治疗扁平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