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类/代谢】相关文献(5)
  • 脂肪乳导致血红蛋白检测假性增高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STPCD CA 2008年16期

    1 病历摘要男,65岁.因头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入院.血常规采血后用雅培CD-1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均正常,红细胞各参数结果如下:RBC2.88×1012/L,Hb 145 g/L,HCT 24.5%,MCV 85.0 fl,MCH 50.3pg,MCHC 592 g/L,血红蛋白与RBC、HCT结果严重不呈比例.经查阅医嘱及治疗记录,患者被禁食,每日输入静脉营养剂3%脂肪乳250 ml,抽血前曾输注过脂肪乳.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副作用 血红蛋白类/代谢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男(雄)性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CA 2014年4期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依据尿蛋白/肌酐比(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5例),微量蛋白尿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例),肾功能衰竭组(21例),以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尿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肝功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量、尿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尿L-FAB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P <0.01),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健康组( P<0.05),微量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组( P <0.01),临床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组( P<0.01),肾功能衰竭组尿L-FABP水平高于临床白蛋白组( P <0.01);尿L-FABP水平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呈负相关( r =-0.812, P <0.01),尿L-FABP水平与Scr呈正相关( r =0.901, P <0.01),与HbA1c无关( P >0.05)。结论尿L-FABP水平不但可以更早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代谢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肌酸酐/代谢 血红蛋白A 糖基化/代谢 血红蛋白类/代谢 白蛋白类/代谢
  • 血红蛋白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CA 2012年3期

    目的 评价慢性心衰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血红蛋白(Hb)浓度对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 入选慢性心衰患者400例,排除继发性贫血患者.检测血红蛋白(Hb)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不同心衰程度分析对比.结果 400例入选患者中113例贫血(28.25%).各级心衰患者中贫血发生率分别为:Ⅰ级14.8%( 4/27),Ⅱ级23.2% (32/138),Ⅲ级26.2%(37/141),Ⅳ级42.6%(40/94),Hb水平随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Ⅳ级较Ⅰ、Ⅱ、Ⅲ级下降显著(P<0.01).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贫血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非贫血患者住院时间比贫血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贫血发生较普遍,贫血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b水平显著影响心衰患者的住院率.

    血红蛋白类/代谢 心力衰竭/并发症/代谢 贫血/病因学/代谢 心脏功能试验
  •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原因分析

    《中国医师杂志》 CSTPCD CA 2015年8期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血红蛋白(Hb)水平及贫血状况,为进行有效干预、降低该人群贫血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体检的2 30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 30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中18 ~49岁的Hb值为(125.05±12.10)g/L,Hb< 120g/L的有682例,贫血患病率为29.7%.>20 ~35岁的贫血患病率最高,其轻度贫血为30.0%,中度贫血为1.1%.结论 本院周边地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贫血的患病率较高且贫血原因复杂;本调查结果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该群体贫血的发病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暂居者和移居者 血红蛋白类/代谢 贫血/病因学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TPCD CA CBST 2000年3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血红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hemoglobin-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Hb-AGE)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关系.方法 采用竞争性ELISA法检测125例并发或未并发DR的Ⅱ型 DM患者的Hb-AGE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DM患者Hb-AGE比正常对照者平均增加65%;并发DR者Hb-AGE显著高于无DR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水平与Hb-AGE含量及DR发生率无直接相关性,血压(BP)、HbA1c及血脂水平与Hb-AGE含量和DR发生率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DR严重度与Hb-AGE关系更为密切(偏相关系数=0.604, P<0.001).结论 DM控制与体内血红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hemoglobin-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s,Hb-AGE)含量改变有关, AGE大量形成与DR发生和发展有关.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血红蛋白类/代谢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