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37%[1],该类型患者神经根压迫症状及疼痛均较明显。目前国内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很多,采用较多的、也是较流行的方法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起效快、创伤小等优点,但由于穿刺、消融、止血等多种原因易引起术后一过性损伤导致部分患者短期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如何让TESSYS技术的优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也是我们疼痛工作者的执着追求。我科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后路显维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之一[1-2].随着开展例数的增多,一些并发症相继被报道[3-4].急性硬膜外血肿即是MED术后一种非常急迫和严重的并发症[4].我院2005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行MED手术960例,4例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现报道如下.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椎管内粘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有人用保留黄韧带的方法预防椎间盘术后疤痕粘连,取得良好效果[1].我院自2000年11月以来,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0例,其中61例选择了保留黄韧带的"改良椎板间隙入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与传统的开放术相比,局麻下椎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椎孔镜操作时患者仍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有些甚至无法忍受,常需加大辅助用药量.辅助用药多为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偏大可诱发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而且椎孔镜手术采取俯卧位,因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帕瑞昔布钠是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主要用于中度或重度的疼痛治疗,其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1-2].本研究拟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用于腰椎孔镜手术的效果.
本院2000年8月~2001年2月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有限的组织牵拉,视野清晰和高压冷光照明,住院时间短和身体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术者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尽量保持腰椎结构的完整对脊柱稳定功能的重要性,对其治疗和预后备受医患双方的重视.微创手术能有效的进行椎管、神经根管的减压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已成为国内外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采用德国库尼克公司生产的MED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72个间隙,取得满意疗效.
微创技术是当代外科的发展趋势,脊柱外科应用微创技术可以减少组织的手术损伤,提高治疗效果[1]。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ecectomy ,M ED )术后硬脊膜粘连是较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对此,自2009年至2012年笔者采用常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同时应用等离子刀对椎管内残余组织进行消融、皱缩、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9例,63例获得随访,并与同期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获随访的82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