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相变产物的浮凸现象具有理论意义,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先进设备,不仅精确观测了马氏体、贝氏体表面浮凸,还发现珠光体表面浮凸.本文综合阐述了过冷奥氏体转变为一系列相变产物的表面浮凸现象.发现珠光体(P)贝氏体(B)、马氏体(M)的表面浮凸均为帐篷型(∧)或N型,浮凸高度一般为数十nm,有平直的坡面,马氏体浮凸也不独具N型特征.各浮雕花样均对应于其各自的组织形貌.浮凸成因复杂,也是一种热处理畸变.过冷奥氏体的相变均为一级相变,即均有体积变化,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时,均发生体积膨胀(比容增大).表面浮凸是过冷奥氏体在试样表面上转变的表现,新相在试样表面形成与其在内部产生所处环境不同,相变阻力不等,新相膨胀在垂直于试样表面的外向上自由度较大,铁素体、渗碳体、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等新相均向外鼓起.因此,表面浮凸的的根源是各相比容差,相变时试样表面不均匀体积膨胀所致.表面浮凸是过冷奥氏体在试样表面上发生相变时的普遍现象,不为某一相变所独有.
各种根管预备器械的机械性能差异与其化学成分、镍钛金属的晶相组成及镍钛预备器械的制造过程有关.掌握镍钛根管预备器械的机械性能和相关的金属性能将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根管预备器械的特性,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根管预备.本视频讲座将总结各种镍钛根管预备器械的机械性能,包括传统超弹性镍钛器械和最新推出的马氏体和R 相镍钛器械的弹性、抗扭力和抗疲劳等特性,同时也将讨论金属特性和热机械处理对器械机械性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劳动中铁锤敲击作业致眼内金属异物伤的成因,并对异物进行结构学观察.方法 于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对21例眼后段金属异物伤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经巩膜外路磁吸和玻璃体切除内路异物取出两种方式手术取出异物.分析取出异物的形态,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性.比较眼外伤患者术前和术后出院时视力.结果 21例眼外伤患者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20±0.87,术后1周出院时BCVA为1.08±0.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6,P>0.05).21例眼后段金属异物均为磁性异物;15例为锤头敲击硬物(71.43%),异物的外观形态主要为薄片的竹叶状或矛状,金相显微镜下异物为片状马氏体结构.结论 眼内金属异物伤多发于铁锤敲击,其显微结构为片状马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