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小球滤过率急骤下降,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尿素氮(BUN)与肌酐(Scr)等代谢物积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广义上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其中肾前性急性肾衰发病机制是肾灌注减少导致血流动力学介导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但不存在肾实质损伤.常规治疗是纠正可逆的病因,我院在对1例由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治疗时,采用连续肾替代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最初由Kramer[1]等于1977年发现.该研究被认为是急性肾衰竭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其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竭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CRRT技术在非肾脏疾病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性脑病及脓毒症等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RRT技术在危重病医学的应用及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极大地关注与兴趣.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CRRT技术在非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简单的概述.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发展到终末期(即尿毒症期),透析和肾移植是维持患者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和医疗条件所限等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尿毒症患者尽管进行长期血液净化治疗,其预后仍然不佳.因此,在CRF的中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以延缓CRF进展.近些年来,随着对CRF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延缓CRF进行性恶化措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针对中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从饮食控制与营养疗法、全身及肾小球局部高压控制、降脂、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慢性肾衰竭治疗十分困难,药物治疗无效则进入透析或肾移植,但费用昂贵,且移植后抗排异亦困扰着医生.浙江省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学铭老师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主张紧紧抓住毒、瘀、痰、邪、虚、土六字,具有独到见解,兹分述如下.
当前,低蛋白饮食(LDP)是慢性肾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LDP可能诱发营养不良.
脂笼蛋白(lipocalin)作为生物化学标志物几乎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诸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脂类代谢紊乱、肝脏和肾脏损害[1-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一新型的脂笼蛋白,是Kjeldsen等[3]在1993年研究中性粒细胞内92 000明胶酶,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时发现.近年研究发现NGAL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肾损伤早期监测的一个生物指标及急性肾衰竭治疗的一种手段.本文就NGAL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收集整理了阿昌族民间医朱文光对肾衰竭的认知、诊断、治疗用药的经验.其“四柱脉搭、五观看、全身贴,舌头瞧、眼睛翻”和“冰阳籽籽”诊断经验,以及调理温补与消炎排毒相间而行,调理温补过程中把握时机进行消炎排毒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