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神经内科自2000年7月份始,对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微创伤颅内血肿碎吸术,内科治疗,由于手术创伤小,局麻下进行,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程及防止并发症,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血肿碎吸术是治疗颅内出血的一种新技术,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定位准确性高.我科从1989年即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颅内血肿碎吸术患者再出血率相对较高,为此,我们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脑出血(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ICH)[1]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脑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颅内血肿碎吸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的效果.方法:将12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对所患疾病知识教育达标率、患者家属满意度、遵医行为、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效果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颅内血肿碎吸术救治脑疝的全程护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改善病人愈后生活及生存质量.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我国脑出血占脑卒中的40%~50%,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急性期病死率达15%~40%[1].传统的外科治疗多采用开颅手术,开颅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耗时大、损伤大、危险性高,成活者能自理的仅占33.75%[2],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陈牺光教授开展的简易定向锥颅钻孔颅内血肿碎吸术(简称碎吸术)[3]治疗脑出血17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脑出血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几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且该类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1]。脑出血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是在相关医学影像仪器的指引下,以病人出血量相对较大的部位作为穿刺切入点,对血肿进行清除。该治疗方式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同时结合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运用,能够为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我院近年来共收治30例脑出血病人,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脑出血是病死率较高的急症之一.早期清除脑内积血,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据统计急诊脑出血的病死率为63%[1].2000年3月开始我们急诊科采用颅内血肿碎吸术,使脑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为14%.颅内血肿碎吸术以其方法简单,创伤小,病愈率高等优点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采用CT定位.YL-Ⅰ型一次性颅内穿刺吸取颅内血肿,酌情注入尿激酶并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0例.经医护密切配合,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们为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颅内血肿碎吸术,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我们从1995年7月开始,采用大连医疗器械厂研制的"LXS-Ⅲ型颅内血肿碎吸器"做简易定向锥颅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35例.术后用尿激酶做残腔、脑室冲洗,配合常规内科治疗如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抗自由基,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等,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颅内血肿碎吸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 -01 - 2011-06入住我科的脑出血碎吸术后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观察2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常规护理可更好预防术后再出血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传统的内科治疗死亡率和病残率很高,自2001年12月~2002年5月采用颅内血肿碎吸术共1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MPST)是否能够应用于幕上出血量20 ~ 30 mL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治疗.方法 85例幕上出血量在20~30 mL HICH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微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MPST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血肿吸收时间、再出血率、有效率、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微创组的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定、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生活能力明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ST能够应用于幕上出血量20 ~30 mL HICH患者的治疗.
锥颅颅内血肿碎吸术是近年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颅内器质性病变的新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迅速有效及治疗费较低而易被患者家属所接受.我院2000年2月~2001年6月共对24例患者进行了这项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目的:对接受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的脑出血病人进行方法上的探讨和疗效评估.方法: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用有槽手椎椎通颅,植入碎吸管,抽吸、碎吸到原血肿量40%~60%,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并根据引流情况配合采用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夹管后引流.结果:35例经治病人有效率较经保守治疗的对照组高,病死率较对照组低,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重症脑出血病人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采用锥颅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可提高疗效,且手术简便,对病人损伤少,尤其适用年老体弱的病人,适应症广,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碎洗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小量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出血量在20-30ml的患者49例,采用NHISS及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微创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