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诊接诊与分流中应用标准操作规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制订急诊接诊与分流标准操作规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进行培训.结果 加快了急诊接诊与分流速度(P<0.05),分诊失误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规范化、科学的急诊接诊与分流标准实现了快速救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目的 探讨《PICC固定标准操作流程图》在PICC固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住院留置PIC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ICC固定方法进行PICC固定;2014年7-12月住院留置PICC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参照静脉治疗相关规范及指南并结合临床现状、相关文献而制作的《PICC固定标准操作流程图》进行PICC固定,比较2组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率及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应用《PICC固定标准操作流程图》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率由35.20%(70034/198962)降至18.03%(37862/209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3,P<0.01);PICC非计划拔管率从1.31‰(20/15384)降至0.37‰(7/1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0,P<0.01).结论 《PICC固定标准操作流程图》作为指导实施PICC固定的工具,并以此为依据形成量化管理指标应用到PICC固定质量管理中,规范了PICC的固定,减少导管固定不良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为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供有效保障,在确保PICC安全长期使用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数据管理是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DMP)对于每一项临床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为数据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使各部门工作遵循良好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规范,同时DMP也是稽查人员对数据管理部门必须稽查的文件之一.因此,撰写一份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DMP十分重要.本文从制定DMP的意义、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规范对于制定DMP的最低标准和最佳措施、基于电子数据获取(electronic data capture,EDC)的临床研究DMP的制定、制定DMP的关键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最后针对在中医临床研究中使用EDC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随着药品生产管理法规不断地完善,医院制剂部门在推行GMP过程中,除了对硬件要求以外,软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采用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进行管理[1].GMP并没有具体指出每个单位应如何做,本文对医院制剂部门推行SOP规范进行探讨.
目的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院每年举办多次培训班,在管理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标准操作规范能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能够从最基础的层面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方法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标准操作规范是为了实现项目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内容包括:①确定流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医疗专业特点,具体制定出简明直观的项目管理流程图;②明确步骤,在程序中确定需要做规范的控制点,列出执行步骤,划分统一标准;③编写标准操作,将相关的工作步骤进行细化,力求每个控制点叙述完整,细节描述翔实.结果 我们用心去做,才能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标准操作做好,否则不会取得真正好的效果.结论标准操作对解决问题更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把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精细化,提升管理品质;加强细节管理,给学员及教师提供优质服务.讨论 标准操作规范是一个动态标准,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完善标准的同时,推进项目标准操作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