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考察任务切换和冲突控制的交互作用,探索执行功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的动态变化.方法:25例健康大学生(男12例,女13例)完成轮替切换的字母和颜色Flanker任务,两种任务均包含协调和矛盾两个水平.轮替切换为任务切换范式,存在重复和切换试次;Flanker任务存在协调、矛盾试次.分别记录和分析不同试次条件下的反应时、正确率和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反应时的切换与冲突因素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24)--11.98,P<0.05)].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显示切换和冲突条件均增强前额区P2(200~260 ms)并削弱额顶中央区P3b (380 ~440 ms),且后者尚增强额中央区N2(260~320 ms);ERP时空模式结果提示交互效应涉及左顶区(320~400 ms)和右额区(420~460ms).结论:大学生在执行任务转换和冲突控制时会动态竞争执行功能可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在N2阶段共享左顶区刺激-反应映射存储系统,而在P3b阶段共享右额抑制系统.
人脑是由上千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的巨大系统.它负责人类知觉、运动、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情感、意识等重要的高级脑功能和认知行为.脑-认知-行为的关系是人类在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本世纪生命科学的走向必将是:基因组→脑→认知→行为.认识脑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已成为本世纪最具挑战性和最活跃的科学前沿,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当新接触的信息或概念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前概念对立或者矛盾的时候,是实现新的概念代替原有概念的最佳契机.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不能长期容忍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冲突的功能.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学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1].根据认知学的这个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将组织学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以肌组织这一章节为例).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近年来,执行控制的损伤被认为是MCI的核心特征之一.当前,在MCI执行控制的领域内,对冲突监控与解决的特征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认知及情绪冲突实验范式,结合脑成像技术,探讨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认知和情绪冲突的监控与解决的特征及相应的脑激活模式;通过对比aMCI和正常老年人在认知和情绪冲突任务中激活的神经环路,考察aMCI是否在执行加工的神经网络上存在激活异常.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研究者拟探讨aMCI在执行控制的冲突监控与解决上是否存在一般性的损伤机制,同时试图寻找aMCI在执行控制的冲突监控与解决方面的认知及神经生物学标记.这对深入理解痴呆的发病进程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临床上将非器质性疾病引起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持续≥6个月的患者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归属于焦虑性神经症的一种亚型,近年来本病的患病率有增长趋势,致残率高,预后欠佳,可能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条件、生活环境优越化,独生子女,溺爱,小家庭或单身居住,居民对负性情绪的应激适应能力不足和对本病的预防诊治不力等有关,应当高度重视对本病的防治宣教,才能逐步控制其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