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器】相关文献(1485)
  • 外固定器结合中医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疗效分析

    《青春期健康》 2014年12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中医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 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均给予外固定器联合中药的相关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获有效随访,5例患者存在针道感染情况,8例患者发生固定针松动情况,所有样本均成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2±0.6)周,1 3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下降.结论:外固定器结合中医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避免了外科手术与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并发症,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外固定器 中医药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 针对性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医疗装备》 2018年21期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运用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器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良好.

    四肢开放性骨折 负压封闭引流 外固定器 针对性护理
  • 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43例临床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6年4期

    目的 探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骨性融合率及手术要点.结果 手术时间85~180 min,平均(105.7±31.1) min,术中出血量20~90ml,平均(56.2±13.3)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 (5/43).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5.6±4.7)个月.41例获得骨性融合,2例为纤维性粘连,融合率为95.3%;融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3±2.9)个月.所有患者结核病灶均治愈,其站立、行走时患踝的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41例骨性融合患者VAS评分0~3分,2例纤维性粘连患者VAS评分为2~4分.结论 在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支持下,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结核 骨关节 关节融合术 外固定器
  • 改良脊柱外固定器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改良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与开放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D外固定组应用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对椎骨骨折进行体外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46例胸腰椎骨折,GSS组应用开放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GSS)治疗55例胸腰椎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根据手术前后、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2组之间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比、后突Cobb角.结果:3D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G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手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突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改良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推进行体外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伤椎复位及固定疗效与GSS相当,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组合微创手段.

    胸腰椎脊柱骨折 外固定器 钉棒系统 微创
  •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板、髓内针固定、尽管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存在有感染、骨髓炎、骨不连、骨肉萎缩及临近关节僵硬等弊端[1].自1998年7月以来,我院对伴有软组织毁损的28例患者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就这些病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胫腓骨骨折 康复护理 外固定器 开放性
  •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年来收治胫腓骨患者124例,其中单纯胫骨骨折103例,伴腓骨骨折21例,手术中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间.结果:124例患者3~6个月后均达到骨性愈合,6个月后全部取出外固定架,无1例发生骨不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既能维持骨折对位,又不妨碍临近关节活动,手术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 骨折 外固定器
  •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骨折复位 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 单臂多功能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单臂多功能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用单臂多功能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结果:26例中22例解剖复位,2例近解剖复位,2例功能复位,无一例畸形愈合,无骨髓炎发生,无膝、踝僵硬及神经、血管副损伤.结论:用单臂多功能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折 外固定器
  • 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应用研究

    《系统医学》 2017年5期

    目的 探究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32例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石膏固定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器的治疗方式.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58±3.21)、(40.55±5.85)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占比为12.50%,对照组为25.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效果上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患者中,采用外固定器的治疗方式,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入院时间,并且术后愈合时间短、康复效果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骨科手术中全面推广.

    外固定器 临床骨科 治疗效果
  • 开窗减压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应用经股骨颈开窗、减压植骨后使用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间隙的手术方法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颈开窗、减压植骨后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间隙的标准术式治疗的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7±9.8)(15~38)岁.其中6例为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1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单侧).参照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标准:Ⅱ期2例,Ⅲ期4例,Ⅳ期1例.结果 随访1~12个月.7例患者术后外固定架耐受良好,未发生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拆除外固定架,2例患者术后6个月通过调整外固定架恢复关节间隙,并于术后12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术前存在轻度至中度疼痛的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7例患者均未见股骨头形态明显改变.3例患者术后12个月CT示坏死股骨头有一定修复.结论 经股骨颈开窗、减压植骨后使用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间隙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可行,患者通常可以耐受外固定架带来的不适,治疗期间股骨头坏死均无进展.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外固定器
  •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闭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脱位

    目的 探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闭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的13例闭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脱位患者,均为男性,伤侧均为右手,年龄(32±9)(19~47)岁.其中第5掌骨底骨折11例;第5掌骨底脱位合并第4掌骨底、钩骨体骨折2例.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2例,有限切开复位治疗1例,6例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进行主动屈伸活动,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架和克氏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17.0±5.0)(9~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4±0.7)(6~8)周.未发生感染、固定针松动或断裂、尺神经腕背支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示骨折均愈合良好,2例发生轻度的关节退变,未发生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末次随访时,患侧小指总主动活动度(TAM)(270.9°±5.8°)(261°~280°),健侧小指TAM (271.4°±6.6°)(263°~288°);患侧握力(36.2±4.5)(32~42)kg,健侧握力(34.8±4.1)(24~40)kg.双侧TAM和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5±0.7)(0~2)分,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 DASH)(1.4 ±1.7)(0~4.5)分.Mayo腕关节评分(96.2±5.5)(85~100)分.疗效采用TAM评定标准,13例均为优;采用Mayo腕关节评定标准,优11例,良2例.所有患者均返回原工作岗位,满意度良好.结论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微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闭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脱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以及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腕掌关节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骨折愈合
  • MIPPO、ETN、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治疗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专家级髓内钉(ETN)以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A组35例患者给予MIPPO治疗,B组35例患者给予ETN治疗,C组36例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出院后1、3、6个月分别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对患者治疗后中前足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A、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AOFAS中前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B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C组,且骨折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C组患者的AOFAS中前足评分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MIPPO、ETN、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对于AO分型43-A型胫骨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一般首选内固定术式,对于不适合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应当给予远端交叉置钉不跨踝关节的外固定治疗.

    外固定器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 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28例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骨折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7例,女11例.末次随访时,观察患儿的伤口愈合情况,外固定架结构的稳定性,针道感染情况,以及膝、踝关节活动度等;同时使用儿童疗效数据收集工具(PODCI)评估患儿的预后.结果 随访1年以上.28例患儿骨折均愈合,延迟愈合2例,平均愈合时间16周(12~28周).所有患儿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未出现畸形愈合,术后均回归正常生活;肢体过度生长6例,但均未超过1cm;膝、踝关节活动均不受限.PODCI评分:移动能力和基本活动能力平均94分,运动功能平均86分,舒适度和(或)疼痛平均89分,个人满意度平均78分,总体功能平均91分(满分均为100分).术后发生针道感染(Paley Ⅰ级)7例,通过加强护理均得到控制.所有患儿的伤口均未发生感染,无外固定架失效情况.结论 对于儿童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具有固定牢固、允许早期功能锻练、利于伤口的观察及处理等优点.因此,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骨折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儿童
  • 下肢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护理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8年9月收治下肢骨折52例,均为男性,年龄28~71岁,平均48岁,股骨骨折36例,胫腓骨骨折16例,其中合并下肢血管神经损伤8例,合并骨缺损2例.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较严重的下肢骨折.对于此类损伤的患者采用一期外固定器[1]治疗,严格清创后修复血管神经,尽量修复软组织.

    下肢骨折 固定器治疗 血管神经损伤 资料与方法 胫腓骨骨折 修复 外固定器 股骨骨折 软组织 骨缺损 男性 患者 病例
  • 手法复位直角架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手法复位直角架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儿童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临床主要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折手法复位配合直角架以及及小夹板外固定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2~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45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例患者过早下地活动而造成骨折外侧成角30°肢体功能恢复满意为100.0%,没有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对照组45例患者中36例治愈.其中3例患者过早下地活动而造成骨折外侧成角30°,3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满意为77.78%.结论 手法复位直角架及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不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而且治疗后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儿童 股骨干骨折 手法复位直角架 外固定器
  •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及"消肿止痛方"应用32例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或内/外翻暴力的撞击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软骨、半月板或膝关节韧带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稳定或力线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所以,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问题.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双侧平台骨折占10%~30%.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并发症十分常见,特别是膝关节强直,膝内、外翻,创伤性关节炎,切口感染及软组织肿痛等.治疗不当将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关节功能障碍,常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甚至造成病残.

    骨折 胫骨平台 内固定 外固定器
  • 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对策研究.方法:选取于本院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02例,观察组予以一期外固定器后内固定的治疗,对照组予以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感染和临床疗效,并讨论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器和系统的护理可提高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外固定器 四肢开放性 骨折 疗效 对策研究
  • 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选择外固定器固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9±1.2)周,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1±0.5)周,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的患者采取外固定器治疗,能够迅速有效地固定骨折肢体,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肢体肿胀情况,另外还可降低感染率,使患者尽快恢复.

    外固定器 骨科 骨折
  • 中药口服外敷配合Ilizarov外固定架手风琴技术治疗胫骨重度慢性骨髓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6年4期

    目的:评价中药口服外敷配合Ilizarov外固定器手风琴技术治疗胫骨重度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度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9例。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手风琴技术固定;联合治疗组口服中药。创面较大者,常规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外敷生肌玉红膏。均治疗8周随访2年。对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引流时间进行比较。采用Paley标准评价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7.33±6.21)d 比(22.27±8.12)d;t=3.018, P=0.004]、骨折愈合时间[(32.25±6.02)周比(36.37±7.75)周;t=2.623,P=0.011]、引流时间[(17.01±4.66)d比(21.51±5.23)d;t=4.012,P<0.001]均较常规治疗组缩短。联合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84.6%比53.8%;χ2=7.282,P=0.007)、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3%比66.7%;χ2=6.369,P=0.012)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HSS膝关节评分[(84.56±7.42)分比(78.81±5.33)分;t=3.391,P=0.002]、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85.01±8.21)分比(79.21±6.78)分;t=3.402,P=0.024]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口服骨愈汤、外敷生肌玉红膏配合Ilizarov外固定架手风琴技术可促进胫骨重度慢性骨髓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骨生长和创伤愈合。

    骨髓炎 胫骨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生肌玉红膏 中草药 治疗结果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6年3期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 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理念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15年2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未合并休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进行Ⅰ期外固定支架治疗,待患者生理状况好转后尽早实施Ⅱ期骨折确定性手术;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在Ⅰ期切开复位下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间,开放骨折严重度评分(open fracture severityscore,OFS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4个月.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6.79±8.87) min,手术出血量(216.16±18.21)ml,骨痂出现时间(5.32±0.71)周,骨折愈合时间(12.79±2.52)周;结果优33例,良2例,差1例;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4.53±9.28) min,手术出血量(439.93±14.65) ml,骨痂出现时间(4.97±1.26)周,骨折愈合时间(14.81±2.63)周;结果优25例,良6例,差5例;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局部感染8例.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OFSS评分和X线暴露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未合并休克的严重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外固定器 四肢 骨折 开放性 外科手术 病例对照研究
  • 外固定架与DVR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中国骨伤》 CSTPCD 2016年11期

    目的:比较DVR解剖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组),男11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47.3±10.9)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按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1型12例,C2型15例,C3型4例.2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男8例,女13例;年龄26~69岁,平均(48.1±12.1)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按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1型7例,C2型11例,C3型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影像学、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钢板内固定组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0.4个月;外固定架组随访时间11 ~33个月,平均17.1个月.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掌倾角和尺偏角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两组患者桡骨高度和Gart1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内固定组1例出现腕关节僵硬、握力下降;外固定架组发生钉道感染2例,固定松动1例,腕关节僵硬、握力下降2例.结论:采用DVR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优于外固定架,但DVR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费用高,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病例对照研究
  • 外固定器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6年9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单臂外固定器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斜形、螺旋形、粉碎性及多节骨折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14~82岁,平均34.4岁.按AO/ASIF分类:A2型11例,B型19例,C型6例.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以"Constant肩关节评分法"评价肩关节功能,以"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7~15个月,平均9.3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术后平均12周(9~25周)达临床愈合.术后平均7周(4~13周)拆除小夹板,术后平均12周(9~25周)拆除外固定器.最后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为96分(89~100分),而肘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疗法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干骨折具有简便易行、创伤少、固定牢、费用低等优点.两种固定方法同时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肱骨骨折 外固定器 小夹板
  • 组合式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的临床研究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3年5期

    组合式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是我院自行研制的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我们从1991年7月起应用该外固定器配合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30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外固定器
  • 超肘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骨伤》 CSTPCD 2017年3期

    目的:观察比较超肘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固定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门诊收治52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传统夹板组和超肘夹板组,超肘夹板组男7例,女19例;年龄38~85岁,平均(64.615±11.475)岁.骨折AO分型:A3型3例,C1型9例,C2型7例,C3型7例.传统夹板组男9例,女17例;年龄36~91岁,平均(65.269±13.162)岁.骨折分型:A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各组施行手法复位后,传统夹板组以传统前臂小夹板超腕固定,超肘夹板组前3周加用上肢直角板固定肘关节,3周后去除直角板,同传统夹板组固定方法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线,骨折达临床愈合拆除夹板,并观察X线下桡骨愈合后与复位后相比的短缩长度和掌倾角改变度数.积极功能康复锻炼8周后两组患者参照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12周,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桡骨短缩长度:超肘夹板组(2.962±1.248)mm,传统夹板组(5.923±1.978)mm,传统夹板组短缩大于超肘夹板组(P<0.05).掌倾角改变:超肘夹板组(4.692±2.950)°,传统夹板组为(5.192±3.371)°(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超肘夹板组(89.615±11.482)分,传统夹板组(80.385±13.485)分,超肘夹板组得分高于传统夹板组(P<0.05).结论:超肘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比传统前臂四夹板固定效果更可靠,患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优良.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外固定器 病例对照研究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再骨折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2年3期

    我院自1994年3月~2000年6月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再骨折15例,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35岁.左侧7例,右侧8例,皆行钢板螺钉髓内针内固定术后.出现再骨折12例.二次取出内固定物后出现再骨折3例;发生再骨折距首次骨折最短27天,最长16个月.

    外固定器 股骨骨折
  • 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3例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6年6期

    目的:观察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4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男27例,女16例;年龄12~7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40例.骨折按Tile分型,B型损伤10例,C型损伤33例,均应用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颅脑、胸、腹脏器损伤死亡.41例患者痊愈,随访6个月~3年6个月,优29例,良10例,尚可2例,优良率88.37%.轻微跛行步态9例,较严重者3例;活动后腰骶部疼痛者1例.X线复查,骨盆倾斜5例,骨盆旋转1例.结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不仅能控制骨盆出血、缓解疼痛、方便护理、安装简便,而且还满足临床腹部手术需要,在辅助牵引下还能作为大部分骨折的终极治疗.

    骨折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 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伤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8年6期

    目的:探讨早期外固定架固定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严重多发伤(ISS>16分)患者按胫腓骨骨折手术方法不同分2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2岁;均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照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6岁;均急诊行清创、跟骨牵引术或石膏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小腿创面感染率、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并发症(A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外固定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结论:外固定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创面感染率.

    胫骨骨折 腓骨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病例对照研究
  • 外固定器治疗老年性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试验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9年9期

    目的:比较分析外固定器固定与小夹板固定在治疗老年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治疗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82侧,外固定器组34例38侧,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70.05±3.70)岁,行外固定器固定.小夹板组40例44侧,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30±3.48)岁,行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后掌倾角及尺偏角丢失、拆除固定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小夹板组即出现掌倾角与尺偏角的丢失(P<0.01).拆除外固定1个月时,小夹板组与术后当天比较,角度丢失更加明显(P<0.01);而外固定器组角度丢失不明显(P>0.05).拆除外固后1个月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外固定器组优于小夹板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宜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可减少复位丢失,有利于功能恢复.

    外固定器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病例对照研究
  • 弹性髓内钉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11年2期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针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共67例,使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5~11岁,平均(7.1±1.6)岁;外固定支架治疗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6.5±2.3)岁.所有病例均为闭合复位,对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3)个月.弹性随内针组治疗小儿股骨骨折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继发钉道感染5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再骨折2例,螺钉断裂1例;弹性髓内针组钉尾激惹3例.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很大优势,而对高能量骨折及多发伤的病例外固定支架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股骨近端和远端骨折尽量避免使用弹性髓内针固定.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外固定器 儿童 临床对照试验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