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结直肠机械刺激对大鼠内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在日龄8~21天时每天进行结肠直肠扩张(CRD组),应用血管成形术气囊经直肠插至降结肠,注入0.3mL水扩张气囊(压力约60mmHg),1分钟后抽出并撤出气囊.30分钟后重复一次.对照组仅用导管在肛门周围轻微接触.对8~10周龄的大鼠用自制气囊扩张降结肠和直肠,在囊内注气压力20,40,60,80mmHg时分别观察动物的腹壁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
肠套叠占3岁以下婴幼儿肠梗阻的80%,以往多采用较复杂的气钡灌肠复位装置进行复位治疗[1],但该装置结构较复杂,注气压力较难控制,操作较难掌握,复位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在基层医院难于推广应用,以致大多需要中转手术复位.我院研制压力可控式空气灌肠复位装置,并应用于临床门诊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为首选的方法[1].影响肠套叠整复成功的因素有病程长短、肠套叠部位及其程度、患儿的全身情况、注气压力选择[2].本组回顾性分析了68例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中应用Foley管间歇注气法辅以手法按摩整复小儿肠套叠,成功率达92.6%,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不同注气压力对婴儿肠套叠注气复位法脱套率的差异,探讨婴儿肠套叠注气复位法疗效中最佳注气压力状态.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经7.0 kPa诊断性空气灌肠确诊婴儿肠套叠患儿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气压力不同,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200例.A、B、C、D组注气压力分别为8.0 、9.0 、10.0 、11.0 kPa,分别持续注压10 min.采用不同注气压力治疗婴儿肠套叠,观察各组脱套率差异.结果(1)A 、B 、C 、D组脱套率分别为91.50%、90.50%、94.50%、93.00%,800例病例中无穿孔、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4组患儿在注气压力分别为8.0 、9.0 、10.0 、11.0 kPa状态下,脱套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婴儿肠套叠注气复位法疗效中,注气压力分别为8.0 、9.0 、10.0 、11.0 kPa,均为有效安全的治疗压力,且对其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均可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