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人群头痛患病率高达50%,其中更有90%以上的人报告终生头痛史.头痛中最常见的是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偏头痛终生患病率为18%,儿童和青少年中偏头痛患病率达到7.7%,紧张型头痛比偏头痛更为常见,终生患病率约为52%.另外,女性患偏头痛的比例高于男性,青春期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头痛.
[目的]观察头痛合剂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阿米替林,12.5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40例头痛合剂:天麻、全蝎制各10g,蜈蚣1条,蔓荆子15g,白芷10g,葛根30g,延胡索10g,川芎15g;肝阳头痛,加牡蛎煅、先煎30g,菊花15g;瘀血头痛加红花、桃仁各10g;血虚头痛加当归10g,黄芪30g;痰浊头痛加半夏姜、茯苓各15g,水煎250mL,1剂/d,早晚温服,停服止痛药.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30d),判定疗效.[结黑]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合剂辨治紧张型头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目的:实验观察丹珍头痛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刺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获得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72.5%和对照2组的80.0%,差异统计提示存在极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收效甚好,值得采用.
目的:观察与研究按摩联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按摩所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紧张型头痛患者中随机抽取出30例接受按摩联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的患者(观察组),30例接受按摩治疗的患者(A对照组),30例接受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的患者(B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以及A对照组患者与B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头痛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头痛频率均低于两组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摩联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及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头痛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地西泮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选定本院收治的紧张型头痛患者86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43例,采纳地西泮治疗)、研究组(43例,采纳帕罗西汀与地西泮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显著较对照组(69.77%)高,不良反应发生率(2.33%)显著较对照组(16.2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与地西泮联合可有效缓解紧张型头痛患者病情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借鉴.
目的:探经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入选82例发紧张型头痛患者,并随机分成手法联合黛力新的研究组和手法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间疗效、头痛强度和病程,同时对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结果:在治疗两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脑血流速度以增快或减慢最多见,其中以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改变更为多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头痛持续的时间分别为(7.54± 1.98)d和(7.65±1.67)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头痛持续的时间分别为(4.39±1.36)d和(5.44±1.73)d,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痛强度分别为3.92±0.04和3.89±0.11,治疗后头痛强度分别为0.89±0.83和0.85±0.7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同时减少了非类固醇性抗炎类药物( NSAID)和非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TCD检查可以为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紧张型头痛诊断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风的证候分类等相关标准进行辨证,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紧张型头痛,女性多于男性,中青年高发,慢性紧张型头痛最多,移居者发病率高.辨证结果,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各个病性与疾病分型均未见关联;病性类证候要素11个,分别为痰浊、阴虚、气虚、阳虚、血虚、阳亢、瘀血、气滞、热盛(内)、湿阻和动风.各个病位类证候要素与西医分型未见关联.结论:紧张型头痛所涉及的7个病位类证候要素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涉及11种,均为内伤证候,虚实均有涉及,实以痰浊最多见,虚以阴虚最多见.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对10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片与头痛宁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指数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评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与阿米替林片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显著.
目的:探索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紧张型头痛(TT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黛力新、纱纳,对照组仅用纱纳,疗程均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头痛程度显著减轻,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或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评分(P<0.05或P<0.01).结论:对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CTH患者,联合应用黛力新,治疗效果较单用妙纳效果好.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研究表明,颈源性头痛多起源于颈椎关节及颈项部软组织病变.其诊断标准比较明确,但其临床表现往往很难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鉴别.
目的 评价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77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予布洛芬0.3g,每日2次;治疗组予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汤药每日1剂,针剌隔日1次.2组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优于布洛芬.
孔令彪主任认为,肝郁日久,化火生风;肝失疏泄,克脾生痰;肝郁气滞,瘀血内生;肝郁化火,火灼肝阴,致阴虚阳亢等,均可导致头痛.故紧张型头痛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夹以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上扰清窍而发病.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肝火上扰型、胆郁痰扰型、瘀血阻络型、阴虚阳亢型5型,均以肝郁气滞为发病基础.孔主任主张以疏肝解郁法为主导,兼以熄风、清火、温通、活血、补虚、安神诸法辨证论治,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
目的 评价清肝泻火止痛汤治疗紧张型头痛(肝火上炎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治疗组65例给予清肝泻火止痛汤合剂,每次100 ml,每日2次;对照组21例给予安慰剂合剂,每次100ml,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紧张型头痛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78.5%,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显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6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率为57.2%,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过程中,服用清肝泻火止痛汤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均较耐受.结论 清肝泻火止痛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刺入腧穴或患处,以祛除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宣蛰人教授提出的软组织外科学理论[1],认为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主要是由于骨骼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其发掘出一系列有规律性的人体特定部位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位于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构成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这些病变区不仅可引起疼痛症状,还会引起眩晕、胸闷、心悸、腹胀、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进行密集型银质针针刺疗法.
目的 观察解郁头痛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68例肝郁气滞型紧张型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郁头痛汤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4.1%)明显优于对照组(7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郁头痛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紧张型头痛疗效显著.
目的 观察腕踝针法对紧张型头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 将64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腕踝针留置止痛,按照患者的疼痛痛点进行分区,并根据选区原则进行选区,定位后进行针刺,针刺要求患者无酸麻胀痛感,成功后进行医用胶贴固定,留针1 h或以上,最长不超过24 h.观察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分别对头痛患者进行评估,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判定疼痛程度并计分,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有效例数大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腕踝针留置法能有效缓解紧张型头痛,其疗效优于药物止痛,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搜集胡志强教授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验案处方158首,药物总频数为2029次,其中频数在35次以上的药物有15味,按频率递减顺序排列为:天麻、白芷、卷柏、栀子、玫瑰花、菊花、酸枣仁、川芎、葛根、浙贝母、百合、白术、珍珠母、蔓荆子、天竺黄;药物使用频数在8次以上(含8次)的共60味,按照药物功效归类,主要药类有: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祛风湿药等十类.
目的 探讨胡志强教授治疗紧张型头痛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胡志强教授门诊紧张型头痛处方,对所用药物进行去噪预处理和转换后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临床常用药对及聚类方.结果 共收集处方158首,用药116味,聚类分析得到药对14对,分别是杜仲-桑寄生、桃仁-红花、党参-黄芪、丹参-赤芍、百合-酸枣仁、防风-细辛、莲子心-桑椹、黄连-紫苏、栀子-淡豆豉、白芍-炙甘草、玫瑰花-浙贝母、金银花-连翘、半夏-竹茹、葛根-木瓜;聚类方6首,涉及平肝熄风、益气养血、清热化痰、化痰通络、柔筋缓急、祛风止痛、调理气血等诸多治法.基本符合胡志强教授对紧张型头痛的诊疗特点.结论 胡志强教授治疗紧张型头痛用药灵活多变,契合病机;聚类分析适合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病人常描述头痛为双侧枕部、颞部或全头部紧压感、沉重感或头周束带样疼痛,呈持续性非搏动样,疼痛可向颈肩部扩散,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劳累、紧张、抑郁、失眠等可加重头痛,揉捏后肌肉常感觉舒适.病程达数日至数年不等,易反复发作.该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社会生活竞争压力的增大,该病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单纯西药止痛效果欠佳,且不良作用较大.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平肝活血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平肝活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盐酸阿米替林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药平肝活血汤治疗紧张型头痛作用明显,疗效显著。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以往常称为精神肌源性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临床特征以双侧枕部或全头部出现的紧缩性或压迫性疼痛为主,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头痛[1].近几年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西医对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相比之下,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风引汤出自于《金匮要略》,临床上用于治疗紧张型头痛属风火候者,常获捷效,因此,本文兹从理论与临床角度来阐释风引汤在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火候中的临床应用,希冀有益于临床发挥.
紧张型头痛患者多存在心理、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状态,本课题组提出紧张型头痛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可归纳为烦躁焦虑状态、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等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辨识,针对不同心理紊乱状态,结合除烦、定惊、解郁、调气、强志等特定调治心理紊乱的药物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立紧张型头痛心身并治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 Cnki 上中医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方剂140首,涉及中药170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2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方剂以理气活血、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解肌止痛、燥湿化痰、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紧张型头痛提供依据。
我们观察了佛手定痛汤治疗70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选130例患者均为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门诊就诊病人,其中男46人,女84人,年龄在15~5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病程2周~1年.分为中药佛手定痛汤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
文章统计陈大舜教授诊治紧张型头痛有效案例共60例92诊次,对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出陈教授治疗紧张型头痛用药特点:一举多得;和法缓治;善用引经药;剂量适中,少有大方之用.陈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有其独到的见解,其临床用药特点鲜明.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联合天舒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均予乙哌立松口服,治疗组加服天舒胶囊,疗程为8周,观察头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23%,对照组总有效率7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哌立松联合天舒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用乙哌立松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紧张型头痛是由多种精神因素所致的持续性头部肌肉收缩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应激性头痛及心因性头痛.临床资料[1]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过66%的人曾发生过紧张型头痛.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为治疗三叉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等的常用穴.笔者采用斜刺太阳穴为主治疗43例慢性紧张型头痛,现报道如下.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头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在辨证论治方面颇具特色,无论是中药疗法还是针灸疗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现将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近况做如下综述.
紧张型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原发性头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饮食,该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中医认为,该病病因繁多,机制复杂,但致病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
紧张型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范畴.主要特点为双侧性、非搏动性、轻中度头痛,不因日常体力活动而加重,一般不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ⅱ配合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