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主因冠心病心绞痛、阵发性房颤加重2周,并伴有咳嗽、憋喘、不能平卧,为进一步诊治于2003年3月6日14:00急诊入院.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5.1×109/L、中性0.83.遵医嘱给予安灭菌皮试,15min后结果为(-),即输入生理盐水100ml加安灭菌注射液1.2g缓慢静滴,15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抽搐、眼睑上翻,意识丧失,心率由147次/min降至70次/min,血压70/40mmHg;迅速排空输液管道液体,更换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地塞米松15mg、多巴胺3mg滴入,西地兰0.2mg静推,30min后症状缓解,血压维持在110~130/60~70mmHg,次日更换利复星注射液后,无上述症状发生.
妇科手术常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预防性用药,以安灭菌为代表.药物原型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速度和输液量的合理及平衡,警惕药物结晶导致的梗阻性急性肾损伤.此类急性肾损伤通常为可逆的,预后良好.
NCX12系列内镜消毒机系西安灭菌消毒设备公司生产,解决了操作者必须手洗的问题.其工作原理是用高压清水冲洗内镜外表面,加酶机用酶洁液清洗内镜表面管道,使残留在内镜上的血和粘液松脱,使清洗更彻底.用4%的戊二醛超声雾化为气溶胶对内镜表面及活检孔进行冲洗消毒.我院现有此系列机器数台,在使用中故障率较高.下面介绍故障及处理.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安灭菌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和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某院门急诊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治疗,剂量为15mg~20 mg /(kg.d), 1次/d;实验组给予安灭菌静脉注射治疗,60mg/(kg.d) , 分2次静脉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5天~7天.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4.5%,试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脓点和咽喉及扁桃体充血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安灭菌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了解不同溶媒、不同溶药方法及不同放置时间对粉剂抗生素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灭菌)溶解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污染情况.方法 将安灭菌(规格1.2g,30支)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支.1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10mL溶安灭菌1支,加入规格为100mL的NS中;2组用自带溶媒lOmL溶安灭菌1支,加入规格为100mL的NS中;3组用自带溶媒10mL溶安灭菌1支后,用WZR-D951A型药用电子振荡器摇匀,充分溶解后加入规格为100mL的NS中.配伍后于5、30、60、120min时测定液体中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安灭菌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与溶剂选择、溶药方法和放置时间有关.结论 配伍安灭菌最好选择自带溶媒并应用药物振荡器使之充分溶解,配伍后的溶液在5~60min为给药最佳时间.针对此问题提出护理对策,可提高输液安全性.
目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纤支镜下对肺部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院1997年4月~2000年4月在静脉滴注青霉素的基础上,经纤支镜行病变段支气管灌洗后滴注安灭菌治疗肺脓肿60例,疗效显著,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我院于1989年3月~2002年5月,经纤支镜行病变段支气管灌洗后滴注安灭菌治疗肺脓肿10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由质粒编码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可水解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产生耐药,并且由于质粒的可传递性,使耐药菌在医院内蔓延。因一般体外药敏试验难以发现,常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被认为是目前最危险的耐药形式之一[1]。我们对138株革兰阴性杆菌作了ESBL检测,并分析了阳性菌和阴性菌间耐药性的差别。材料与方法1 菌株及试剂菌株为本院1999年1月~12月住院及门诊送检的血液、痰液等各类标本中分离的138株革兰阴性杆菌。安灭菌、特美汀、亚胺培南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其他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2 ESBL测定双纸片协同试验,以安灭菌为酶抑制剂,与底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各底物纸片相距25~30毫米。35℃孵育16~18小时后,以任一底物接近安灭菌一侧的抑菌区增强或双纸片间出现匙孔样扩大抑菌区为阳性[2],然后以特美汀重复试验比较。3 K-B法长规药敏试验依文献[2]规程操作,根据NCCLS1999年标准判定结果。同时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质控监测。
谭某,男,18岁,学生,1999年4月11日入院.患者发热畏寒2天,伴肌肉痠痛、头昏、呕吐、腹泻等症状.曾在某医院按"上感"治疗,使用过安灭菌、病毒唑和退热药,疗效欠佳.入院时检查:T39.9℃,P 100次/分,R 20次/分,BP 14/8 kPa.急性面容,面色潮红,神志恍惚,懒言,呈醉酒样,眼睑浮肿,球结膜充血,咽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罗音,心律齐,肝脾及表浅淋巴结未扪及,下肢无浮肿.
1资料和方法于2004年9月~2005年2月观察了我院82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7±2)岁,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为安灭菌组和阿莫西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