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大型仪器使用与维护的主要参与者.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科研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影响到学科的发展[1].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参与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中.
随着高等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进入教育领域,传统教育模式逐步被新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取代.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增加,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及开放实验室的目标要求,给高校实验室和实验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的问题,教学成效无不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师讲授艺术水平的高低.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部分直属重点院校21世纪高校实验室工作咨询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队伍建设确实是个根本性的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不管我们的实验室搞得好不好,他的竞争最终不在于设备,还是在于人[1]."目前从我国各高校实验室队伍情况来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2].建立建设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课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实验人员的素质及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