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为常用补肝益肾中药材,近年来,其基原问题较为复杂,鉴别研究多重视药典品种或同属相关基原品种,而对其伪品的关注很少.该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基原准确的淫羊藿药材和栓皮栎标本,并通过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方法比较,报道了一种淫羊藿的伪品——壳斗科植物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干燥叶.研究发现,两者在叶脉、叶缘齿尖等性状特征,以及中脉维管束、非腺毛、表皮细胞垂周壁和草酸钙结晶等显微特征均具有明显区别;且薄层色谱斑点存在差异.研究可为淫羊藿的真伪鉴别和监督检验提供参考.
通过药理实验确定了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叶片的活性部位,并从活性部位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羽扇豆醇和木栓酮据文献报道具有抗炎活性,蒲公英赛醇及胡萝卜苷为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
目的 研究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NMR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lupeone,1)、lup-20(29)-en-3β,30-diol(2)、3α-羟基木栓烷-2-酮(3α-hydroxyfriedel-2-one,3)、熊果酸(ursolic acid,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5)、槲皮素(quercetin,6)、山柰酚(kaempferol,7)、木犀草素(luteolin,8)、金丝桃苷(hyperoside,9)、没食子酸(gallic acid,10).结论 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