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棚室栽培草莓起步晚、经验少,但发展速度较快。由于品种老、技术落后,产量与效益时高时低,影响了农民发展草莓生产的积极性。为此,牡丹江市科委于1997年立项“大棚草莓新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我所近年来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996-1997年我所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东港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引入弗杰利亚、新明星、J10、美国巨早、哈尼、玛丽亚、明晶、露茜、安娜、丰香、女峰、石莓1号、石莓2号草莓品种加上所内戈雷拉、因都卡。于1997年9月1日统一定植,每品种120株,行株距30 cm×20 cm,床宽1.2 m、长18 m,以戈雷拉为对照。定植前每床21.6 m2施腐熟农家肥100 kg,然后深翻,定植时每穴再施入0.5 kg农家肥与土拌匀后栽苗。缓苗前每天下午床面撒水,保持床面湿润,缓苗后检查成活率,保证苗床达到全苗、壮苗越冬。9月中旬进行小拱棚覆盖,使生长期延长到11月中旬,11月20日撤棚盖草越冬。对比区于1998年2月23日撤除防寒物,2月24日扣棚,返青后花前喷1次代森锰锌。参试15个品种5月中旬见果。观察结果看出: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是果实熟期5月11一15日,可溶性固形物10.4%~11%。丰香(平均单果重18.4 g,平均株产210.1 g)、新明星(平均单果重19.2 g,平均株产115.2 g)、女峰(平均单果重17.8 g、平均株产176.3g)、玛利亚(平均单果重32.19g,平均株产231.4 g),初步看出4个品种适于寒地棚栽。J10品质极佳,果实耐贮,但平均单果重太小,仅10.2 g。露茜、安娜属四季草莓,不宜发展。不同越冬叶龄植株生长结果看出:弗杰利亚草莓2、3、4、5、6片叶植株的主要物候期及产量调查,2~3片叶的植株茎细(0.82~1.21 cm)、产量低(平均株产81 g与104 g)、植株生长势弱、采收期晚于4~6片叶植株(5月15日采收)、抽生的花序数和花蕾数少、果个小。定植时要选择4片叶以上草莓苗为好。以J10及弗杰利亚(各5株)于盛花期疏小蕾、小花,不疏花为对照,看出疏花后2品种平均单果重(J1021.24 g,弗杰利亚36.59 g)都大于对照(J10 14.42 g,弗杰利亚30 g)。且成熟集中,利于采收。为此,在盛花期疏去小蕾、小花、不育花,留花量占总花量的40%左右,是提高草莓果实商品价值的有力措施。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i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常用中药材.由于野生资源匮乏,目前主要以栽培品入药.作者在进行黄芩优良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开花晚的类型,定名为"晚花黄芩".其初花期在7月中下旬,盛花期在8月中旬,比普通品种晚1个月以上.
目的:探讨春季植物物候变化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就诊比例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15种植物盛花期的时间性,并进一步分析AR患者日就诊情况的关系,应用相关性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统计分析,寻找其内在规律和相关性.结果:①2013年、2014年4月的中上旬盛花期植物主要为侧柏、旱柳、白蜡、榆、白桦,是AR患者就诊的主要时段.②不同植物间有相互重叠的盛花期,3种以上植物盛花期重叠时间段内AR患者的就诊率较2种及2种以下者就诊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81、-2.964,P<0.05).2013、2014年花粉重叠种类与AR门诊就诊率之间呈正相关,有明显线性关系(r分别为0.957、0.964).结论:在花粉盛花期重叠情况下,AR患者就诊率较高.在AR防治中,花粉预报应考虑到不同花粉盛花期的重叠效应,提升预警级别,有助于减少AR的发病率和发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