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型】相关文献(5)
  • 基于诊断分期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血瘀证型的相关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2016年12期

    目的:观察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两期患者血瘀证型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血脂水平,探讨不同病情阶段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血瘀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运用SPSS 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血瘀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四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检测值均低于代偿期(P <0.05)。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瘀证判定组 TC、HDL、LDL 水平低于非判定组(P <0.05,P <0.01);失代偿期患者,血瘀证判定组 LDL 水平高于非判定组(P <0.05)。血瘀证判定组 HDL 水平低于非判定组(P <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引起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血瘀证型判定组与非判定组间血脂水平有差异,提示中医病性辨证与血脂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肝炎肝硬化 血脂异常 血瘀证型 相关性
  • 血瘀证型子宫肌瘤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00年6期

    血瘀是中医的一个独立的病理概念,所产生的血瘀证各有其具体特征,子宫肌瘤疾病的中心环节是血瘀,所以子宫肌瘤治则是活血化瘀,我们对100例血瘀证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的观察,并与健康人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血瘀证型 子宫肌瘤 血液流变学 中心环节 活血化瘀 观察结果 病理概念 健康人 中医 指标 特征 疾病 患者 报告
  • 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

    《浙江临床医学》 CSTPCD 2007年10期

    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通常存在异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1],表现在人体各方面即形成中医血瘀证.研究表明,这种高凝状态对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评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状态对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试对30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中医宏观辨证, 旨在分析血瘀证型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辅助诊断与判断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

    血瘀证型 中医宏观辨证 结直肠癌 癌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患者 高凝状态 血液状态 纤溶系统 判断预后 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 初诊患者 癌患者 人体 评估 凝血
  •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加以阐述。
      一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
      1.调剂血管紧张素及内皮素
      通过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妊高征患者血浆AngⅡ和NO水平变化的影响发现丹参注射液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妊高征患者的病情,达到改善母儿结局的目的。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AngⅡ的分泌,并增加NO水平,从而改善胎盘和外周循环。通过研究平肝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发现平肝降压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浆内皮素、AngⅡ的水平,改善血黏度,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通过研究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发现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ADM、内皮素、AngⅡ水平增高;益脉降压流浸膏具有良好的降低ADM、内皮素、AngⅡ作用。通过研究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ngⅡ、AT1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发现通脉Ⅰ号降低AngⅡ受体AT1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SHR的VSMC增殖机制之一。通过研究天麻钩藤饮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血压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发现天麻钩藤饮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内皮素而发挥作用。通过研究益肾降压片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BP)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以及其降压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之间的关系发现论益肾降压片对高血压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影响RAS系统有关。

    中药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血浆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作用机制研究 治疗高血压 益脉降压流浸膏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性高血压大鼠 通脉Ⅰ号 天麻钩藤饮 妊高征患者 丹参注射液 血瘀证型 降压胶囊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活性物质 降压片 低血压 肝阳上亢型
  • 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探索血瘀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Child-Pugh分级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仪测定116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SB、ALT、AST、A、G、PTA)等相关指标.结果湿热内蕴证与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流速[(15.4±5.49)对(12.6±2.9)cm/s],门静脉流量[(1240.62±441.57)对(992.74±482.63)ml/min],脾静脉内径[(0.823±0.221)对(0.986±0.271)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瘀证脾静脉流速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05±2.4)对(17.04±2.1),(16.9±3.4)、(16.2±1.2)cm/s,P<0.01];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脾静脉流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73.11±569.95)对(702.61±558.14)、(705.55±404.37)ml/min,P<0.01].Child-Pugh分级C级血瘀证发生率最高,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的比数比分别为1.6、2.13和1.39.结论血瘀证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存在差异.

    血瘀证型 肝硬化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