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折苞斑鸠菊Vernonia spirei Gandog为菊科斑鸠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广西大瑶山、玉林、贵港、博白及云南等地.广西民间常用折苞斑鸠菊煮水内服,治疗伤口发炎、眼炎、肝炎等疾病.为了开发民间草药,本实验对折苞斑鸠菊挥发油进行了研究.分析时,为了消除不含氧的萜类化合物对生物活性较强的含氧成分的干扰,采用硅胶柱将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分离成含氧和不含氧两个部位,分别检测了总挥发油、挥发油不含氧部位及挥发油含氧部位的化学组成,为折苞斑鸠菊的药用活性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在尼日利亚作为药用植物,用于治疗发烧、胃肠疾病,其新鲜叶子用作堕胎药及泻下剂。有报道从其叶子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倍半萜内酯(vernolepin)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另有报道称其叶的提取部分有抗血栓作用,并能降低兔的血糖。 作者研究了扁桃斑鸠菊的泻下作用。干燥植物叶粉末在甲醇中浸泡24 h,回收溶剂得到浸膏。实验所用动物为Wis-tar大鼠和Swiss小鼠。 作者分别研究了经口给予该浸膏对小鼠肠蠕动、大鼠胃排空、致泻作用以及大鼠离体胃底部肌肉带收缩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经口给予浸膏后肠蠕动加速、胃排空加快,但其作用不如毒蕈碱激动剂氯化氨甲酰胆碱(carbach01)作用强。扁桃斑鸠菊中含有皂苷、糖苷及丹宁等化学成分,它们可以认为是引起泻下的活性物质。 该浸膏还以剂量依赖方式使大鼠胃底部肌肉带收缩,这种作用可被阿托品抑制,所以该浸膏可认为是毒簟碱激动剂。 (常海涛摘译史玉俊校)〔Awe S O, Makinde J M, Olajide O A. Fitoterapia 1999,70:161〕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约占皮肤病门诊总数的1.0%~1.03%[1,2],预计全疆患者约数万人.本病虽不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的精神及思想压力很大,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交往.本文着重报告新时代保健品公司生立的复方斑鸠菊擦剂治疗白癜风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