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麋鹿资源的发展历程、药用价值及其本草记载,并基于麋鹿种群数量的有效恢复和快速扩大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以发展药用经济动物资源为目的,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建立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殖相结合的麋鹿生物资源发展模式;以麋鹿角、麋鹿茸等药用部位的科学合理利用为目的,开展系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制定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麋鹿各药用部位加工药材的生产技术体系与质量标准体系;以麋鹿资源为原料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系列健康产品.通过实施麋鹿药用资源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养殖,以提高麋鹿种群的质量与数量;通过麋鹿入药部位功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以揭示这一生物资源宝贵的药用等经济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促进麋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健康发展.
麋鹿,这种早已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动物)的鹿科动物千百年来曾为中国所独有.但是,在整整一个世纪之前,它从中国土地上消失了.大概是阴差阳错吧,(消失)半个多世纪以后,麋鹿又失而复得,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 MCD),与人类克雅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 CJD) 均属于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TSE) , 是一类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已知的动物海绵状脑病有6种:羊瘙痒病、传染性水貂脑病、马骡和麋鹿的慢性消耗病、猫海绵状脑病、野生反刍动物海绵状脑病和BSE.人的海绵状脑病有4种:CJD、格斯特曼综合征、库鲁病和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1].
麋鹿为我国珍贵的药用生物资源,其茸、角、骨、肉、血等入药已逾千年,均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由于麋鹿在我国的灭绝而无药可用.随着麋鹿种群重引入并快速扩大,围绕麋鹿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展了广泛的现代研究.系统分析了麋鹿药用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了应明确麋鹿作为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战略地位,积极开展麋鹿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殖相结合的资源发展模式,通过开展以麋鹿药用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目的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并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麋鹿系列产品,促进麋鹿生物资源在中药农业、工业、商业、保健品业、食品业、化妆品业以及加工设备技术等产业化的构想,以期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就是靠这短短的一句话进行纲领性的管理指导.一句话的长度,包含的分量却着实不轻!尤其是“安全第一”这四个字,如何做到?如何体现?如何真正地落地生根接地气?从安监人自己的角度来讲,任重而道远!安全之势在于权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人员必须在现场安全生产中具有权威性.首先,就要有说一不二的气势,坚决不能朝季夕改,坚决不能为了进度、为了工期牺牲安全,坚决不能得过且过、息事宁人.因为这可能牺牲了企业的未来!其次,现场管理人员要有“安全第一”的意识,要有着眼于未来的大局观,要真真正正地重视安全而不是喊口号,走过场!
P824 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鹿与麋鹿体内异常朊蛋白水平的研究//Brent L. Race, Kimberly D. Meade-White, Anne Ward 等由于跨物种传播的潜在能力尚不确定,鹿与麋鹿中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成为了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
1鹿慢性消耗性疾病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of Deer,CWD),又称"疯鹿病",是一种侵害黑尾鹿、白尾鹿和落基山麋鹿神经系统的致死性朊病毒病.CWD与疯牛病、羊痒病以及人的新型克-雅氏病等同属传递性海绵状脑病(TSE)一族,也是唯一感染野生动物的一种TSE.尽管目前仅从黑尾鹿、白尾鹿和落基山麋鹿中诊断出CWD,但鹿科的其他种和亚种如马鹿也可能对CWD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