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在中国开展心理治疗,除了需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技术之外,更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基于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不仅代表着心理治疗的危机,更提示心理治疗的契机.正因为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赋予阻抗问题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研究成为本土化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的代表性议题.弗洛伊德最早提出阻抗的概念,将“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1].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2].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或由于个体对心理治疗心存疑虑;或由于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条件[3].
社会的进程是复杂而多元的,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交杂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种文化影响,更显出其复杂性.迅速发展的时代所要求的心理特质与相对滞后的文化所塑造的心理特质之间的时代差,从而自觉地使传统跟上现代,让现代揉入传统,达到它们的完美结合而塑造出新的心理特质.
西方心理学从研究灵魂开始,直至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之时,都属于哲学的附庸.西方心理学的四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学派其研究的对象是精神病人;行为主义学派其研究立足点是动物及其条件反射;认知心理学派其研究立足点是建立在信息加工机制之上的机器人;人本主义学派其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血有内、有情感、有欲望的人.其后,中西心理思想紧密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超个人主义心理学.黄帝内经心灵学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融合东方心灵之道与西方心理之术,建立起来的一个本土化、系统化、实用化、通俗化、平民化的、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心灵学理论体系.
中医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借鉴普通高校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普遍认为从<普通心理学>开始去学习心理学,比较难于理解和接受,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较差等等,期望能够改善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显现中医学院心理专业的特色,河南中医学院心理学科精心编著了<心理学入门>教材,尝试将其置于<普通心理学>之前进行学习.这一改革举措将使<心理学入门>课程成为中医院校心理专业的一大特色,同时将对普通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学作产生较大影响.
身体自我是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人的相貌、体能、健康状况等通过身体整合到自我中.西方心理学研究者甚垒称"身体是自我的源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