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语】相关文献(6)
  • 对医学英语中有关神经病学的教材及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2005年8期

    在与国际医学发展全方位接轨的过程中,首先要突破的是作为交流和学习工具的外语语言关[1].医学工作者仅掌握公共外语还远远不够,尚需具备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2].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3].有些神经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神经科学日益受到重视,但神经病学本身较为抽象,学生们既有早日认识它、掌握它的愿望,又有畏难心理,因此相关教材、教法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为了解我院现行含有神经病学内容的英语教材及授课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我们对医学本科生进行了调查.

    医学英语教学 神经病学 英语教材 教学效果 学生 外语水平 医学工作者 医学本科生 需求的分析 教法的选择 医学发展 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 学习工具 授课方式 神经科学 神经疾病 人类健康 公共外语 专业
  • 关于公共外语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STPCD CA 2005年6期

    有关公共外语教学诸多问题的讨论正逐步引向深入,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内容上,抑或是方式方法上,问题固然存在,但并不等于公共外语教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应当保持一种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调整教学目标,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修正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公共外语教学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真正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

    公共外语 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
  • 双语教学对学生解剖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

    对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班和普通教学班解剖专业知识测试成绩的对比研究发现,人解双语教学不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在教学计划结束时,人解双语教学班和普通教学班的解剖专业知识测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解双语教学班的专业外语水平比普通教学班的有明显提高(P<0.01).

    解剖学 双语教学 公共外语 影响
  • 人解双语教学对学生公共外语学习的影响

    《广东药学院学报》 CSTPCD CA 2005年4期

    目的探索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对学生公共外语学习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体解剖学教学学时和教学进度相同的8个自然教学班,分为4个组,第1、第3组为双语教学班,第2、第4组为普通教学班.该学期的各班同时进行内容相同的公共英语水平测试.结果第一学期双语教学班和普通教学班的公共英语平均成绩,实验前分别为44分和45分,它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后双语教学班的公共英语平均成绩为52分,而普通教学班的是46分,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二学期双语教学班和普通教学班的公共英语平均成绩实验前都是45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后双语教学班的公共英语平均成绩为54分,而普通教学班为47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公共外语成绩.

    人体解剖学 双语教学 公共外语 影响
  • 利用微课在高等中医院校搭建中医与公共外语相结合的平台

    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方案除了提出要积极发展在线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一重要任务,还明确要求到2013年底,城乡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明显提升,无线局域网基本实现城市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到2015年,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无线局域网全面实现公共区域热点覆盖.这为人们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而基于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亦将成为未来新型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将大有作为.它以其短小精悍、新鲜有趣、主题突出、方便快捷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个性化的学习新体验,使学习者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微课 中医 公共外语 高等中医院校
  • 民族地区公共外语教学现状与思考

    1 时代对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的多媒体网络工程突飞猛进,世界目新月异,知识创造周期和更新周期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以往耳听的“世界真小”变成了切肤的感受.人们不再怀疑同一个病人或同一个难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由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诊断或帮助提出解决难题的方案.在我国人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普遍惊呼“外语实在太重要了!可是我的外语太差了,怎么办?”

    外语教学 公共外语 问题思考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