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至21日,我作为北京市民防局指挥处主管民防特种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带领朝阳、海淀、丰台、延庆民防局和市民防局直属特种应急救援队的32名队员,在海淀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脚下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系统地学习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理论及地震救援的实战技能和技巧.
蚤类是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媒介昆虫,人类在自然风景区户外活动时存在被其叮咬而感染虫媒传染病的风险。为了解云南香格里拉县主要山地自然风景区蚤类的多样性状况,2005年秋,我们选择了虎跳峡、哈巴雪山、白水台、千湖山和红山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风景区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应用夹线法捕小型兽类并收集其体表寄生蚤类进行调查取样,对蚤类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和蚤类与宿主关系进行了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共捕获蚤类633只,隶属4科19属34种,其中发现云南省1新纪录属及种(喜马狭蚤Stenoponia himalayana),当地新纪录蚤类10种(亚种),显示当地山地自然风景区内蚤种丰富;(2)红山和千湖山景区蚤种丰富度较高(各18种)和物种多样性也较高(分别为2.50和2.18),而虎跳峡景区捕获的蚤类丰富度(8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1.79)最低,蚤类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or指数均随着景区海拔的升高呈递增趋势;(3)综合分析Jaccard指数和聚类分析的结果,5个风景区被划为虎跳峡-哈巴雪山-白水台、千湖山-红山两个类型,相对植被和水湿条件而言,人为干扰或是导致这一结果更重要的原因;(4)5个自然风景区蚤类群落与宿主群落丰富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4, Shannon-Wiener指数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0,显示5个景区的蚤类多样性与宿主多样性无相关。
莱姆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可引起皮肤、内脏组织、神经、大脑等多系统感染,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该病广布亚、欧、美、非、大洋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例30万人左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报道43个州发病13 000例(Hubbard et al.,1998),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分布和发病报告,每年有万余病例报道,其危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万康林等,1998),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 蜱是传播莱姆病的主要媒介,目前已确定作为媒介的蜱类都是硬蜱属(Ixodes)的成员且大部分归属于蓖子硬蜱(I.ricinus)复合组。这些蜱包括亚欧大陆的蓖子硬蜱和全沟硬蜱(I.persulcatus)、美国东西部的肩板硬蜱(I.scalpularis)和太平洋硬蜱(I.pacificus)等,我国林牧区、自然风景区中危害人畜的蜱类,如全沟硬蜱、中华硬蜱(I.sinensis)、锐跗硬蜱(I.acutitarsus)和粒形硬蜱(I.granulatus)等都已发现有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感染,但目前确定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只有全沟硬蜱,其余蜱种的媒介地位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许荣满和郭天宇,1998)。 动物模型是研究莱姆病实验传播、病理、生理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其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具有广泛的自然宿主,包括猴(Macaca mulatta)、犬(Cannis familiaris)、兔(Lepus spp.)、豚鼠(Cavia porcellus)、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以及海鸟、灰山雀、孔雀、鸡等,也可以感染许多种实验动物,如金黄色地鼠、小白鼠等。所以,它们都曾被作为莱姆病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加以应用。由于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故对各种实验动物感染特点的比较筛选,是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进行莱姆病研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