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8岁,高密市畜牧兽医站职工.2004年4月26日剥离解剖确诊患有附红细胞体病(附红体病)的死猪时不慎划破手部皮肤并有出血,当时未作处理,5月10日开始发热,体温37℃~38.2℃,全身乏力,胸闷,食欲不振,四肢关节酸痛,脐周间歇性隐痛,由于职业原因自己怀疑为附红体病,13日到高密市人民医院就诊.
江西省崇义县横水镇在1996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发生了1122例人芽囊原虫病,人群总发病率为2.39%.为查明本次暴发流行的原因,1997年我们采用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和病原体实验研究的方法,证实本次暴发流行是通过污染的水而传播,同时与带虫者粪便中病原体的耐低渗性和居民饮用水的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人芽囊原虫病是由人芽囊原虫所致的一种排果酱样便的腹泻为主的疾病,其症状与痢疾相似,临床很少遇见.笔者于2002年临床遇见到两例,运用经方白头翁汤加减口服并灌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例1夏某,男,28岁.2002年6月26日入院.因4个月前到“日本料理”吃海鲜于次日出现排水样便,每日4~5次,自服思密达、得舒特、米雅后效果不明显.5月底开始排果酱样便,于6月10日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研究所临床研究所粪便化验示:人芽囊原虫阳性(>5个/视野),确诊为人芽囊原虫病.
人芽囊原虫病是由人芽囊原虫所致的一种排果酱样便的腹泻为主的疾病,其症状与痢疾相似,临床很少遇见.笔者于2002年6月8日在上海龙华医院实习时对2例人芽囊原虫病的患者运用经方白头翁汤加减口服并灌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以"排粘液脓血便15天"入院.15天前出现左下腹痛,腹泻,日5~6次,为暗红色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乏力,无发热畏寒.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示正常;大便常规示红血球+++,粘液+++,白血球+;大便培养+药敏示无菌,予灭滴灵、氧氟沙星口服,症状无好转.遂收入院治疗.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被误认为是对人体无害的一种酵母菌时达50年之久,而近年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该虫是一种致病原虫,可致人腹泻,甚至个别患者可出现血便[1].作者近遇1例排似溶组织阿米巴果酱样便的B.h病的患者,特报告如下.
1 引言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广泛寄生在人和灵长类动物肠道内的原虫.长期以来该虫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菌,近代研究表明,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可致病的寄生原虫,可引起人芽囊原虫病.现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作如下概述.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人芽囊原虫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人芽囊原虫病患者外周血中IL-8、IL-18、GM-CS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人芽囊原虫病患者外周血中IL-8、IL-18、GM-CS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 IL-8、GM-CSF 水平随感染程度加重而升高( P <0.05)。结论 IL-8、IL-18、GM-CSF可能在人芽囊原虫感染发病中发挥作用。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ninis,简称B.h)是近20年被人们所重视的与腹泻相关的人体寄生原虫,在我国,已将其所致疾病列为新发传染病[1].现就人芽囊原虫病的辨治探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