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北京协和医院转化医学楼地下空间设计为例,对医疗建筑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与现有设计策略进行整理与归纳,探讨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宜人化设计的可能性.
目的:调查了解地下空间空气中真菌污染状况,分析其对进驻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撞击法和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真菌、链球菌及厌氧菌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结果:真菌以半密闭型最高,通道、房间分别为5 950 cfu/m3和9 500 cfu/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2 845株真菌鉴定,青霉菌属为41.5%,曲霉菌属为19.1%.检测73株黄曲霉菌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为12.3%.通道厌氧菌分别是半密闭型、通风型通道的4.25倍和3.78倍.结论:地下空间空气中大量飘浮的真菌及产生的真菌毒素对进驻人员健康有一定危害.空气中厌氧菌数增多,厌氧菌易通过损伤的皮肤屏障引起感染,对伤员具有潜在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增长和城市有限可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我国正面临着“城市综合症”[1]: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绿地面积减少;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环境恶化等。实践表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综合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地下空间每年增加的建筑面积大约为300万m2,占建筑总面积的10%左右,到2020年,北京建成的地下空间面积有望达到9000万m2,人均拥有地下建筑面积预计达5 m2[2]。
城市"地陷"为何一再发生?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虽然有地质、极端天气等客观因素,但不当施工、管理滞后才是诱发"地陷"的最主要原因.记者调研发现,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仍属"多头管理",地下施工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监管却相对薄弱.专家呼吁,应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思路,抓紧整治地下空间无序开发的状态.仍然是"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维护"
[目的]调查51条地下空间空气污染状况,观察二氧化氯(ClO2)对坑道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真菌数.将活化后的ClO2分三组10 mg/m3、5 mg/m3、1 mg/m3对坑道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结果]地下空间空气细菌总数符合军用卫生标准.真菌以半密闭型最高,通道与房间分别为5 950 cfu/m3及9 500 cfu/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用ClO2 1 000 mg/L浓度10 ml/m3消毒30min,撞击法及沉降法检测细菌总数消亡率为94.6%、93.5%,真菌消亡率为92.1%、89.6%.[结论]地下空间飘浮的大量真菌对进驻人员有潜在危害.ClO2以1 000 mg/L浓度,10 ml/m3对坑道空气消毒,杀菌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