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学】相关文献(6)
  • 病毒细胞受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细胞受体的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受体学已被列为八大前沿学科之一,国内外对病毒细胞受体作用的研究也有了许多新的突破,本文仅对病毒细胞受体与病毒嗜性和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病毒 细胞受体 受体作用 前沿学科 科学领域 机制研究 受体学 嗜性 生命 国内
  • 侧脑室注射P物质对胃电-机械活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STPCD CA 2000年4期

    通过侧脑室给药途径观察外源性P物质(SP)对胃电-机械活动和体表胃电活动(EGG)的影响,并通过应用SP受体拮抗剂和Atropine研究SP的受体学机制.采用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同步记录胃电和机械活动,并用Ag-AgCl电极记录胃体表电活动,将现有的广泛使用的生理记录仪与计算机系统合理地结合为一体,直接完成了A/D转换.

    脑室注射 物质 胃电活动 机械 受体拮抗剂 生理记录仪 计算机系统 同步记录 体表 给药途径 高灵敏度 三电极 应变片 外源性 受体学 传感器 侧脑室 转换 应用
  • 首届全国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3年5期

    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4月19~22日在湖北宜昌举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著名受体学专家卢建教授到会祝贺.本次大会主席由刘志民教授担任,并作了题为"加强学科间协作,迎接受体学研究的新发展"的主题演讲.大会以多种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包括10个专题报告会、3场卫星会以及论文交流会,并遴选出79篇论文刊登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受体学 信号转导系统 学术研讨 军医大学 主题演讲 学术交流 医学会 内分泌学 论文 病理生理 理事长 交流会 报告会 专家 中国 宜昌 医院 学科 协作 卫星
  •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TPCD 北大核心 2001年1期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组建于1990年,在刘志民教授带领及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克服了人员编制少、医教研任务繁重等种种困难,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内分泌学界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室。目前为内分泌及代谢病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不仅是全国临床受体培训基地及合作研究中心,而且也是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内分泌病及受体病会诊中心,担负着上海及周边地区内分泌疑难病及受体病的会诊任务。全科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及讲师3名;其中获博士学位者1名,获硕士学位者3名,形成了较好的学术梯队。学科创始人及科室主任刘志民教授目前担任国际松果体研究会委员、全国临床受体学研究联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及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及信号转导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临床受体学会主任委员、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副主编、《美国远景医学》(电子中文版,http://www.MDvista.com)编委。  该科特聘请国际著名受体学专家、国际松果体研究会主席、国际著名期刊Biological Signals and Re-ceptor杂志主编、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理系教授彭树勋博士担任名誉教授。聘请我国著名受体学专家徐仁宝教授为顾问。  该科设有糖代谢、胰岛β细胞培养及临床受体实验室,其中临床受体实验室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各种受体,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R)、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维生素D3受体及褪黑素受体(MR)等的大量研究。该实验室是全国及上海医学会临床受体培训基地、合作研究及检测中心,接受中国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河南省及青海省人民医院,以及部分军区总医院与中心医院的合作研究项目。实验室已经完成了GR昼夜节律基础及临床研究、性激素受体的研究,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在徐仁宝教授及彭树勋教授的倡导及支持下,已成功地举办了第一、二两届全国临床受体学术会议,为促进临床受体研究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功地主办了3届“全国临床受体学习班”,为全国2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培训100余名临床受体检测及科研人员。自2000年开始,该科还承担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受体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班”的工作。  目前正在进行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同时与彭树勋教授合作,即将完成由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香港裘槎基金及加拿大多伦多神经病学基金共同资助项目“MR在人体内分布、生理功能及其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  在医疗方面,该科对难冶性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腺瘤等内分泌疾病的治疗研究了一套独特有效的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技术,其中针对甲亢发病机制的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可使1/3患者的甲状腺恢复至正常,2/3患者的甲状腺明显缩小,而且明显地改善症状,冶愈率可达80~90.2年复发率仅为5%,无明显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应用该方法已经治疗了来自内地的4 000余名以及来自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40多名甲亢患者。同时,该科还针对甲亢性突眼发病机制研究了独特的药物配方,应用于眼球后局部注射治疗,先后治愈了200余名甲亢所致的严重性突眼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的治疗也探索了一套较独特的治疗技术。还定期地接受来自地方医院的内分泌疑难病及受体病的会诊。  在教学方面,除了完成常规的大学本科《物理诊断学和内科学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受体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班,接受来自军内外的进修医师。迄今,该科已培养硕士生8名,博士生6名,协助培养博士2名,硕士1 0名。  在即将进入2l世纪之际,长征医院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决心瞄准世界内分泌及代谢病的前沿,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发挥自已的特色,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加快人才梯队的培养,在临床受体专业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地位。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伤病员服务,为争取将该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内分泌科而不断努力进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供稿)

    军医大学 长征 医院 临床受体 内分泌科 甲状腺局部注射 医学会 分子生物学技术 糖尿病 受体学 委员 注射治疗 上海 实验室 合作研究 中医药大学 性激素受体 人员 甲亢 学习班
  • 基础与临床联合攻关,推动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深入发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7年7期

    过去100年,内分泌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腺体结构及功能、激素生化结构及生理功能、内分泌激素的调节等.后来人们发现,其实激素的水平与其生理功能状态并不完全相同,激素的生物效应及功能不仅与激素水平有关,与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关系更密切,于是该领域逐渐转向研究激素的反应性,即激素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率先开展受体及信号转导系统的科研工作,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合,应用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先进手段推动受体与信号转导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内分泌学 受体学 信号转导
  • 柯萨奇病毒B3感染的受体学进展

    最近,众多的研究陆续揭示了柯萨奇B3病毒感染的细胞受体,本文对其结构、功能及与病毒的作用机制等进展作了综述.

    柯萨奇病毒 感染 受体学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