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擦学研究领域的一流学术会议"2007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于11月10日至12日在广州成功举行.德国舍弗勒集团赞助了此次盛会,这也是我们促进研究与应用,跨国公司与中国学术界之间交流的重要举措.德国舍弗勒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滚动轴承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旗下拥有3个品牌LuK,INA和FAG.
背景:目前主要采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高分子材料来制造假肢零部件,其中热塑性塑料板材、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温热塑材料采用最广泛.目的:分析假肢常用高分子材料与人体皮肤的摩擦学及生物学相容性.方法:由作者检索1990/2008万方数据库有关假肢的常用材料及其与皮肤摩擦学和生物学相容性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聚乙烯、聚丙烯以及改性聚酯等热塑板材,低温热板材料,硅橡胶,钛合金等均与人体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与人体皮肤摩擦学方面各有优缺点,今后应以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为基础,不断改进假体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更进一步探讨假体材料在人体内生理环境下的摩擦行为,找到更为确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进行体外实验,以便更好的设计假体模型,达到仿生效果.
目的探索骨组织在微动过程中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原因及过程,弄清假体-骨组织界面微动磨损的机理.方法用干燥股骨和钛合金构造成微动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微动区域附近的骨组织均变疏松,纵剖面和横剖面上都存在肉眼可见的明显裂纹.结论骨组织在微动过程中将发生疲劳破坏,从而造成假体松动.
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天然和人工关节摩擦学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包括:摩擦学的起源与定义,以及人体生物摩擦学研究的内容;关节润滑分析;MOP、MOM、COC人工关节磨损寿命研究;天然软骨的摩擦学研究;人工关节与宿主骨结合界面的微动摩擦学研究;人工滑液的研究等.文中重点列举了中国关节摩擦学研究者的成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项重大进展,现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以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与发展主要集中在植入体的固定、假体支撑面摩擦学等材料学方面,但传统的手术技术近30年未见重大改进.近年来,随着骨科微创技术概念的兴起,导航系统及骨科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 two-incision surge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MIS-THA)已成为关节外科发展的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用高能离子注入机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进行了O+ 注入改性,注入能量为450 keV和100 keV,剂量分别为1×1015/cm2,5×1015/cm2和1×1016/cm2.以Si3N4球为上销样,UHMWPE为下盘样组成摩擦副,在销盘摩擦试验机上评价它们在干摩擦和蒸馏水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几种注入工艺均增强了UHMWPE的耐磨性,但提高了其摩擦系数,其中以能量为450 KeV,剂量为5×1015/cm2的注入样品耐磨性最好.未注入UHMWPE的磨损主要表现为黏着、塑性变形和犁沟,注入UHMWPE的磨损主要为表面硬化层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剥落及磨粒磨损.
对人类天然关节及人工关节的润滑机理进行了探讨.简要回顾了关节润滑研究的发展历史.对关节润滑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对关节润滑机理的研究成果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也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