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化学消毒剂对污水处理系统中游离细菌表面电位的影响,以探讨化学消毒剂对污泥中细菌杀灭机理,采用细胞表面电位测定方法,对活性污泥中常见游离菌的表面zeta电位进行了检测.结果,甲醛、戊二醛和高锰酸钾可使活性污泥中葡萄球菌、螺旋菌、杆菌、双球菌、荚膜细球菌和微球菌等6种游离细菌表面zeta电位增加;过氧化氢则使此6种游离菌表面zeta电位先增加后降低.细菌表面zeta电位增大,反映此类消毒剂与细菌胞壁肽聚糖结构中肽链上亚氨基和自由氨基发生酰化作用,从而致死细菌.细菌表面zeta电位减小,反映细胞壁的磷壁酸和脂多糖成份中的脂质基被氧化成过氧链,因此破坏了细胞壁的致密结构,改变了菌体代谢致细菌死亡.结论,通过测定细菌表面 zeta电位变化,可了解消毒剂对污泥中游离菌初步杀菌机理.
长期以来,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一直建立在游离个体细菌致病的理论上,而临床上常有一些感染性疾病即使分离出致病菌,并找到敏感抗生素,经过规范的强化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却仍难以根除感染,这一现象无法用游离细菌致病机制解释.近20 年来,研究发现,在这些难治性的感染病灶中,细菌并不是以游离状态而是以细菌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BBF)的形式存在,这是导致抗生素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无效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