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允许多渠道筹资发展医疗市场,同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发展医疗服务事业.对社会资金投入医疗事业,并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性突破,城市各级医院应与时俱进,紧抓改革机遇,加快改革,加快发展.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与新浪新闻频道联手,通过网络对近四千名在职人员进行了一项名为"2006年中国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的调查,并公布了一组令人感到震惊的数字.调查显示,近七成上班族"不和谐"地工作着,感到比较和谐的人不到10%.其中,近40%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并不和谐;超过40%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与他人的关系并不和谐;超过50%的被调查者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并不和谐;近40%的被调查者的职场体验并不和谐.在众多"不和谐"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意思"、"自己没有得到合理回报"和"工作安全感比较低".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来自国内外的非医疗业外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公立医院改制已出现多样化的改革成果,如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出售转让、租赁托管、组建集团等.上海市决定现有的660家医院仅保留300家由政府开办,其余全部改制.2004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医疗事业,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医疗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然而,在这股公立医院改制浪潮中,个别地方出现了私分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现象,降低了国有资本的质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本组就医院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作一探讨.
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医疗行业.但是,由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导致社会办医始终扭曲在逐利与公益性之间,以至于社会资本在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同时,如何获取合理回报已成为一大难题.如何正确调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面临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