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大量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效果确切.2008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缺血性中风患者100例,分别采用体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为特点,病情发展迅速,重病乙脑患儿病死率高,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以语言障碍最为多见,其次是肢体瘫痪.目前,对乙脑后失语及肢体瘫痪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我科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对¨例流性型乙型脑炎后肢体瘫痪、运动性失语患儿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护理治疗方法护理配合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脑瘫患儿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是导致脑瘫儿童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1].脑瘫患儿存在的言语发育迟缓多是由于脑部受损引起智力低下所致的言语发育迟缓,通过改善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可改善智力水平.言语疗法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综合康复治疗的组成部分.针刺作为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对腧穴-经络的刺激来达到醒脑开窍、活血通络、益精填髓、养心安神的功能[2].本研究选择2007-2009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的患儿13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脱落、剔除病例11例,观察121例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瘫患儿智力水平的疗效分析,探讨更适合脑瘫儿童智能康复的方法.
目的:分析研究53例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瘫痪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5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者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上肢疗效与下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Barthel指数,因此具有较大的推广和临床应用价值.
尿潴留是指膀胱胀满而尿却不能排出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引起尿潴留的病因很多,有时是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于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笔者自1997年以来,对38例尿潴留患者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结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其中药物654-2引起者5例,剖腹产术后12例,子宫切除术后8例,高位瘘管术后5例,肛管术后8例.其中男11例,女27例,年龄最小者17岁,年龄最大68岁,以中青年人居多.
遗尿是指满3周岁儿童在睡眠中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的病症,笔者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头针、体针治疗遗尿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0例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3~1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表现为睡中不自觉地排尿,轻者隔日或隔数日1次,重者一夜多次连续数日.腰骶椎X线摄片示无隐性脊柱裂,B超示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无异常,颅内无感染、癫痫及大脑发育不全所致的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