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切口】相关文献(3)
  • 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螺钉与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螺钉与L型切口结合钢板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5年12月,该科共收治58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A组),另一组采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B组),对两组平均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Bo 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进行对比,术后伤足功能恢复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A组在平均伤后至手术时间(3.57±1.03)d、平均住院时间(9.07±1.44)d 方面明显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Bohler角[(24.14±5.87)、(32.13±5.10)°]和Gissane角[(139.07±7.08)°、(128.9±7.41)°]与术前相比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B组Bohler角、Gissane角较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率(21.4%)明显高于B组(6.7%).术后1年时两组伤足AOFA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在软组织条件及患者综合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最大限度的恢复跟骨的三维解剖结构,尽量降低日后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

    小切口 空心螺钉 L型切口 钢板 SandersⅢ型
  • L型切口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21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L型切口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1例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术中斯氏针牵引复位,克氏针及螺钉钢板内固定,并恢复功能的治疗.结果 本组2l例患者经L型切口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术治疗后,优良率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分别为96%、91%及63%,总优良率为81%.1例出现腓肠皮神经损伤,1例术后足跟宽度不足.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L型切口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主要方法,应该得到临床推广.

    L型切口 跟骨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术
  • L型切口与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跟骨骨折在跗骨窦小切口与L型切口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71例,其中SandersⅡ型41例,Ⅲ型30例,分为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21例,B组SandersⅡ型20例,A、B组SandersⅢ型各15例.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撬拨复位,观察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螺钉固定;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AO切口,直接复位距下关节面,植骨加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18~58个月),术后两组间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AOFAS后足平均评分(88.3±7.6)分,高于B组(81.4±5.3)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小切口术后并发症为皮肤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恢复.L型切口术后6例出现深部感染,其中2例形成慢性跟骨骨髓炎,4例局部转移皮瓣后治愈.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较牢固,骨折显露清晰,手术时间短,适用于关节面较粉碎的Ⅲ型和Ⅳ型骨折,但软组织并发症多.两者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跟骨骨折 跗骨窦 L型切口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