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三年门诊初诊病例中574例从事迷信活动的病例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活动方式,内容,对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干扰及病人所产生的危害,对家属造成的精神及物质损害,从中得出防止迷信活动漫延的解决措施-即改变医务工作者工作内容,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呼吁所有医务人员占领科学阵地,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堵塞通道,使之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1998年3月,在一所乡村小学因迷信活动引发一起学生流行性癔病.
患者 女,35岁,已婚.因失眠、兴奋话多、行为紊乱13天于2003年2月17日入院.13天前因孩子生病而从事迷信活动后,出现乱语、兴奋、话多、睡眠减少、好发脾气、冲动.既往健康,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精神检查:意识清,对答切题,思维联想增快,话多且不易被打断,无幻觉,有片断被害观念和附体体验,表情丰富多变并具感染力;注意易转移,意志活动增强;行为动作增多,兴奋;定向力完整,自知力丧失.
农村青年小张有天晚上到邻村串门回来,经过一座山脚时,树林里传来阵阵似哭非哭的怪声,偶尔飘过来的几团绿荧荧的磷火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他越听越害怕,壮起胆子向前快步走,忽然他看见路旁树林里有一黑色怪影.他想起老人们常说的神鬼故事,以为看见鬼了,吓得毛骨悚然,拔腿就跑.回到家中吓得大病一场,胡言乱语,动不动就乱喊"有鬼".经医生诊断是患精神障碍症,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后才得以康复.其实当时小张看见的不过是半截朽树,是迷信心理使他的感知觉发生障碍,产生虚幻的联想,自己吓了自己.像这种自称遇见鬼神的故事或例子你一定听说过不少,说不定您自己也见过"鬼".有些人还振振有词地发誓自己确实看见鬼了,他们真的看见鬼了吗?真的有"鬼"吗?
本文通过三年门诊初诊病例中574例从事迷信活动的病例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活动方式、内容、对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干扰及病人所产生的危害、对家属造成的精神及物质损害,从中得出防止迷信活动漫延的解决措施,即改变医务工作者工作内容,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呼吁所有医务人员占领科学阵地,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堵塞通道,使之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索引病例男性,32岁.患者与其妹妹、妻子在父母影响下信奉在当地流传的某教并进行集体迷信活动.入院前2天,患者及其妻、兄、妹同时出现精神异常.其妹自称"修行得道,已成神仙,可以呼风唤雨,能指挥一切".病员对其妹所言完全相信,并说其妹的灵魂已附于自己身上,对妹言听计从.其妹叫患者卡妹夫的脖子,叫患者伸出舌头来让他咬,患者都顺从,并被其妹咬伤舌尖和下唇.后由派出所将患者及其妹送入院治疗.既往体健,性格一般,无阳性家族史.体检:舌前约1/5被咬掉,下唇咬伤;不合作,接触差,无自知力,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不稳,坚信该教.诊断为迷信所致精神障碍.予舒必利等治疗,3天后好转,12天后自知力恢复,痊愈出院.随访1年余未复发.
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迷信行为也不容忽视[1].本研究探讨迷信活动对首发抑郁症治疗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漫长的过程中,迷信活动对个体、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曾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迷信的观念及其活动仍然以较高的频度闪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解放后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禁止迷信活动.但迷信活动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迷信观念更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中.深入研究迷信活动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现代迷信的表现形式、迷信的心理社会基础以及对迷信行为的干预方法.
与迷信活动有关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是鉴定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有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1].就有关问题我们提出不同看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