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种土丘,在中国广褒的土地上还有很多,有的被挖掘了,还有的没有被挖掘,比如陕西的秦始皇陵、湖北荆州的熊家冢等等.传说这个土丘是公元9世纪一位王的家族坟墓.人们不禁好奇:它们真的是坟墓吗?如果是坟墓,里面埋的又是什么人呢?随着七十年代的考古发掘,通过地下文物的考证,墓主人的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马王堆分为一、二、三号汉墓,墓主人分别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和夫人辛追及其儿子.“轶侯利苍”就是举世闻名的马王堆二号墓的主人,那位不朽的老太太辛追就是他的夫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俑,中国古代坟中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是象征殉葬奴隶的模拟品.东周墓中出现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时期.俑的质料以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宋代以后纸明器开始流行,陶、木、石质的俑开始渐渐减少.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让本期"环球健康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我国年死亡人口800万,绝大部分都采取土葬和火化后葬灰的具体葬式进行遗体的处理,每年不得不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近几年,私建滥建公墓现象非常普遍,使原本紧张的土地问题又雪上加霜.土葬和火化后的复葬需要棺木,有些地区火化时也用棺木,全国每年浪费掉至少二三百万立方米的木材,这将毁掉多少公顷的森林.这样的安葬方式,不但破坏森林、草地环境,而且,焚烧纸钱和迷信随葬品等活动也能产生大气污染,并伴有火灾隐患.这一切不能不唤醒我们的环境意识,去努力寻求更科学、更健康的殡葬方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