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是严重危害育龄人群健康的一组疾病,而艾滋病是后果最为严重的STI.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四类可治愈的STI,淋病、衣原体感染、梅毒和滴虫病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3.4亿,其中75%~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在非洲,企业用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和家属的医疗赡养、招募和培训新工人和由于旷工、培训和人员调整方面潜在的影响,至少造成每年15%~25%的利润损失[2].
缫丝工人手部职业性皮炎,俗称"烂手病",国内尚无统一命名,亦未见系统报道.该病在缫丝工人中发病率甚高,达40%以上,新工人发病率更高,是危害缫丝工人身心健康的首要职业危害.我们从1995年以来,收治有病历记录的患者460例,现报告如下:
观察到新入厂纺织女工第1年高频听力损伤患病率较高,第2年下降,第3年上升(恢复至第1年水平).讨论了造成这样现象各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早期噪声暴露阶段的听阈测定值作为基线数据在噪声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2例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 formamide,DMF)中毒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中毒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全面调查,发现该企业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缺乏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是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建义企业应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加强通风排毒和个人防护,每年定期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开展岗前及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对接触DMF的工人(特别是新工人),应定期关注其肝功能情况.
平日里,在工厂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新工人进厂的安全培训,还是平日单位召开的日常安全例会,或是班前的安全讲话,我们天天都在重复着、甚至是不厌其烦的念着"安全经",但是,依然还是有个别员工对工厂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缺乏深度的理解,表现茫然或漠然,因此,这些人在安全方面出事,也就成了必然.
上岗前健康检查.凡招收新工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上岗前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为就业后定期体检追踪观察或诊断职业病,留下健康状况的基础资料;排除职业禁忌症,确定受检者是否可以从事该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