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在DOTS策略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的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004年黑龙江省耐药监测期间确诊并成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 MDR-TB)患者(暴露组,随访194例患者,访视到111例)及按1:1比例为存活MDR-TB患者配对的非MDR-TB患者(对照组,选择并访视患者71例,其中对所有药物均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观察其4年来复发情况,分析存活病例中耐多药(71例)与非耐多药(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治疗分类(初治80例,复治62例)及治疗方案(规划方案124例,科研方案18例)对患者成功治疗后4年复发情况的影响.结果 暴露组,4年复发率为46.85%(52/111).在暴露组患者中死亡40例,4年复发率为67.50%(27/40);存活71例,4年复发率为35.21%(25/71).对照组71例,复发17例,4年复发率为23.94%(17/71).存活MDR-TB的复发风险高于对一线抗结核药完全敏感患者(x2 =4.19,P=0.041:RR=2.06,95%CI:0.98~4.34).复治患者的复发率(40.32%,25/62)高于初治(21.25%,17/80)(x2=6.10,P=0.014;RR=1.90,95%CI:1.13~3.19).采用规划方案、科研方案患者的4年复发率分别为29.84%(37/124)和27.78%(5/1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894).结论 对MDR-TB患者采用DOTS策略治疗成功后的4年复发率高,复治患者复发风险高于初治.
目的 分析各国结核病患者的管理策略,探索结核病患者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以结核病、控制、管理、策略为中文检索词;以tuberculosis、management、control、strategy、polic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 3个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机构网站和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共检索出384条文献,包括论文和政策性文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所有描述或评价实施结核病患者管理策略的文章25篇,并对文章信息进行分析.其中3篇文献与结核病防治立法相关,14篇文献与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相关,8篇文献与开展公立-私立机构及公立-公立机构合作相关.结果 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通过结核病防治专项立法,明确政府责任、落实主要防治措施,通过这些法规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降低了结核病疫情.1995-2011年,全球5500万例结核病患者接受DOTS管理,接受DOT管理的患者提高了治愈率(中国初治肺结核治愈率达96.8%,复治肺结核治愈率达91.1%),降低耐药率(美国降低93%),增加无家可归等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治疗完成率(西班牙DOT管理患者75.2%完成治疗,自服药患者仅26.7%完成治疗).在卫生资源匮乏的地区,开展家庭督导、社区督导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坦桑尼亚社区督导与医务人员DOT对照,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是81%、72%(P<0.001)].2009年全球有15个国家实施了PPM-DOTS项目,PPM提高了患者报告率(印度提高了12%),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尼泊尔治疗成功率超过90%,患者丢失率低于1%),增加患者规则服药率(中国规则用药率达到了90%),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孟加拉国治疗依从性达到了98%).结论 应尽快制订结核病防治法,因地制宜的选择督导方式管理患者服药,加强医防合作,提高结核病防治效果.
目的 通过对比结核病患者的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和作为金标准的尿液中抗结核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了解应用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行性.方法 在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应用电子药盒开展肺结核患者管理试点的黑龙江、湖南、重庆和江苏4个省的9个县(区),纳入新登记的初治结核病患者4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5∶1,平均年龄为(45.98±17.36)岁,其中强化治疗期患者226例,继续治疗期患者206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采用隔日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并发放电子药盒用于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取药状况.研究人员于患者开始治疗的第2个月序或第4个月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日期上门收集患者尿液并用氯仿(三氯甲烷)检测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确定患者的服药状况.研究共对319例患者的尿液进行了检测,其中强化治疗期的患者166例,继续治疗期的患者153例,总检测率为73.84%(319/432).未进行检测而退组的患者113例,其中64.60%(73/113)是因为检测当日患者外出不在家;20.35% (23/113)是因为更换治疗方案或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研究,8.85%(10/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不足6h,不符合尿液检测条件,4.42%(5/113)是因为家访时患者服药时间超过24 h,医务人员误判为不符合条件而未进行检测,另有1.77%(2/113)的患者拒绝检测.研究以尿液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物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24 h内电子药盒取药记录反应患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电子药盒取药记录监测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 患者24 h内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反映患者实际服药行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2%(208/209) (95%CI:97.30%~100.00%)和95.45%(105/110) (95 %CI:91.56%~99.35%).同时,电子药盒在不同性别组患者的灵敏度[男:99.38%( 160/161),95%CI:98.16%~100.00%;女:100.00% (48/48),95%CI:87.90%~100.00%]和特异度[男:95.24% (80/84),95%CI:90.68%~99.79%;女:96.15% (25/26),95%CI:88.76%~100.00%]以及处于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的灵敏度[强化期:99.06% (105/106),95% CI:97.21%~100.00%;继续期:100.00% (103/103),95% CI:93.00%~100.00%]和特异度[强化期:93.33%(56/60),95%CI:87.02%~99.65%;继续期:98.00% (49/50),95%CI:97.12%~100.00%]均较高;统计学分析也显示两种方法在不同性别(男、女)、不同治疗阶段(强化期、继续期)和所有人群中的应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0.0、0.8、0.0、1.5,P值均>0.05).结论 电子药盒的取药记录与肺结核患者服药行为高度一致,可以作为监测及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辅助工具.
目的 了解《莒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简称“《莒县规划》”)实施情况,摸清区域人群的结核病发病规律,科学评价《莒县规划》实施情况和DOTS策略的执行效果,为制定完善莒县结核病控制策略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莒县2003-2013年间全县总人口为12 166 055人,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统计报表数据为来源,对莒县2003-2013年登记管理的4481例结核病患者进行登记率、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DOTS效果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03-2013年登记率为36.83/10万(4481/12 166 055);新涂阳登记率为21.59/10万(2627/12 166 055);男∶女=2.74∶1;登记率年龄组分布前三位分别为15~岁组[21.36% (957/4481)]、55~岁组[17.96%(805/4481)]和65~74岁组[15.53% (696/448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7.61% (3926/4481);新涂阳患者强化期结束痰菌阴转率为98.82%(2596/2627);复治涂阳患者强化期结束痰菌阴转率为95.91%(211/220),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5.36%(2715/2847).避免22 460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避免新发结核病患者2246例,为社会节约医疗费用1 533 765元,为社会挽回损失总价值266 685 094元.结论 莒县积极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2003-2013年结核病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治愈率达到并超过了《莒县规划》要求,DOTS策略实施效果显著.
目的 研究胎儿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胎儿医学科进行系统超声检查的45 566例孕妇的结果,59例(3.62‰)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和M型超声诊断为胎儿心律不齐,其中12例诊断为胎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uperventricular tachycaMia,SVT),对3例SVT病例分别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美托洛尔和地高辛治疗,另外9例患者给予期待治疗并积极治疗母体并发症.结果 3例药物治疗患者中1例伴有胎儿水肿经药物治疗无效选择终止妊娠,另外2例治疗效果良好,其胎儿健康;9例期待治疗患者中,1例13周发生胎死宫内,1例孕18+6周发生难免流产,1例孕35+6周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采取剖宫产分娩,其余6例患者预后良好,足月分娩.结论 胎儿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伴有水肿,可予期待治疗,结局良好;胎儿发生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伴有水肿,可经药物治疗转律效果良好,若伴有严重水肿,药物治疗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