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医院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为了改善这种现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讨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现状、成因及对策.最后文章呼吁对治理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任务要常抓不懈.
病案是真实记录医务人员对患者诊疗全过程的原始信息资源载体,其实用价值已远超出了传统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它已成为可靠的法律依据及保险理赔的重要证据,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特别在当今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问题成为人们饭前茶后的议论焦点时,病案更显示出存在的重要价值.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杜绝课题失真论文发表,结合<护理学杂志>近期课题失真论文的统计结果,分析了目前课题失真论文的表现形式:非第一作者跃为第一作者(非第一完成者论文);无课题申请号的一般文章投稿时标为课题论文(非本课题的其它论文);非课题组成员因在课题中起一定作用尔后写成的论文标为课题论文(非课题组成员论文);第一作者有关及无关课题的其它论文投稿时注明课题论文标记(第一作者的其它论文);有关及无关子课题论文标为课题论文(非子课题论文).指出发生上述现象的成因为:缺乏科学道德素养、缺乏制约机制、编辑出版出现漏洞等.提出应加强作者科学道德素养,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把好编辑出版关等措施,以净化科研环境,促进学科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给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给决策者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滋生腐败、破坏社会风气,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成为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但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从国内的"蓝田"事件到国外的"安然"事件等,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烈,会计诚信面临空前危机.下面笔者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3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标准作用于行为客体(会计对象)的行为过程,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一、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利用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普遍.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扭曲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影响了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获取单位乃至个人的不当经济利益.二是由于对财务会计制度等理解有误,会计处理方法失当所致.为此,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责无旁贷地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治理: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往中货币收讫的凭证--发票,是报销的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根本依据.特别是新<会计法>实施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日益扩大,发票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财税管理等诸方面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时下由于种种原因,票据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给腐败者提供了便利,容易造成国家资金的流失.根据新<会计法>,作为财务人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发票的审核: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不但助长了部门利益,而且干扰了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风气.本文拟就预算会计信息失真及其信息质量保障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近年来,我国会计界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到"郑百文"、"银广厦"、"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等事件层出不穷;在世界范围,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倒闭、"安然事件"、"大和银行被兼并、""住友银行"巨额亏损等,安然事件导致美国总统颁布新条例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在我国,由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及其他客观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在上市公司中曾经轰动一时的"银广夏"、"蓝田"、"东方电子"财务造假丑闻最为典型).朱熔基同志在国家会计学院成立时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帐"的重要指示,就充分说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我国要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运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