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相关文献(3)
  • 2008—2013年广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中国职业医学》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6年1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及职业病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8—2013年广州市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及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广州市粉尘、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3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2.47%、96.56%和75.40%,总合格率为87.81%,呈上升趋势(P<0.01).接触上述3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与职业禁忌证的健康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29%、0.61%和0.57%,总检出率为0.52%,呈下降趋势(P<0.01).新发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共455例,分别占43.96%(200/455)、31.65%(144/455)和24.40%(111/455),男性405例,女性50例,发病年龄中位数(M)为42.0岁,发病工龄M为7.00年.2011—2013年新发职业病病例数较2008—2010年增长213.64%.其中尘肺病以电焊工尘肺病为主,占48.00%(96/200),其次为矽肺,占37.50%(75/200);职业性急性化学中毒以二氯乙烷中毒为主,占79.66%(47/59);职业性慢性化学中毒以苯和铅中毒为主,分别占57.65%(49/85)和40.00%(34/85);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以手臂振动病为主,占94.59%(105/111).结论 广州市新发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手臂振动病为主,职业病病例数有增加趋势;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不容忽视.

    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 尘肺病 职业性化学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东莞市2003-2012年职业病报告情况分析

    《中国职业医学》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4年1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近十年新发的职业病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3-2012年东莞市职业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2年东莞市新发职业病病例895例,共涉及8大类职业病.职业病发病年龄中位数(肘)为33(14~66)岁,发病工龄M为2.5年(1.0个月~21.0年).新发职业病病例在2003-2008年较为平稳,2008年后出现了一个快速上升期,2010年升至高峰.2007-2012年新发职业病发病率为0.14%~0.52%,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种类居前3位的依次为:职业中毒371例[以正己烷中毒、苯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三氯甲烷中毒和三氯乙烯中毒多见(283例,共占76.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78例[以手臂振动病为主(169例,占94.9%)];尘肺病105例[以矽肺为主(80例,占76.2%)].行业分布以金属加工、电子和制鞋行业为主(共占63.8%).结论 本市职业病发病已经进入一个持续增长阶段,应从体制建设、日常监督、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进行防治,确保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 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尘肺病 发病情况 防治
  • 2014-2017年南充市顺庆区新发职业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南充市顺庆区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7年顺庆区新发职业病发病病例资料,对疾病分类与病种、性别、企业、行业和时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顺庆区共报告2大类职业病病例7例,其中尘肺病6例,均为矽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例,为中暑病例.结论 南充市顺庆区新发职业病发病水平相对较低,总体趋于平稳态势,年均发病约2例.

    职业病 尘肺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