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贵州、广东等地发病率较高.尿路结石的成分主要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磷灰石类、磷酸镁铵、尿酸及尿酸盐类、嘌呤类、胱氨酸结石和软结石等.其中,一水草酸钙出现机会最多,为防治尿路结石的重点研究对象.在正常人的尿液中,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的离子积大约是草酸钙溶度积的170倍.这样的过饱和溶液不析出晶体是由于正常人的尿液中存在着结晶抑制剂,而尿路结石病人的尿液中缺少结晶抑制剂,就导致结石的形成.
草酸钙(CaOxa)是尿石的主要成分,有3种水合物: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和三水草酸钙(COT),其中热力学稳定的COM在尿石和尿液中最为普遍,COD次之.热力学不稳定的COT既不是尿石的主要成分,也很少在尿液中存在[1],但是能在实验室中制备出来.COT最初被发现是伴随着COD从新鲜尿样中结晶,但COT在尿石中的作用仍欠清楚.有证据表明它可能是COM和COD形成的前驱体[2],也有报道COT对某些类型的尿石形成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