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利用声纳原理和雷达技术相结合而生产的临床医疗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超声脉冲波发射到生物体内,由生物体内不同界面反射回不同波形或图形,从而判断其体内是否有病变或确定病灶区域的大小.而其中的B超作为一种最普通的检查、诊断设备,更是每个医疗单位的必备仪器,但在实际应用中能否精确成像而正确诊断患者病情,却有着较为复杂的条件,下面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在B超机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图像的准确率和清晰率.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Huang和哈佛医学院的Schuman等[1]首次报道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近10年来OCT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活体组织成像方法.OCT成像是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断层成像,其二维成像轴向分辨率可达10μm.OCT最早应用于眼睛这一透明组织的成像,呈现了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眼睛解剖结构的精确成像[1],现已被用于临床多种眼底疾病的诊断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