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软式内窥镜是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镜头等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进行检查或治疗活动的一种医疗器械.由于医用软式内窥镜直接作用于人体,存在较高的医院交叉感染风险,为此,医用内窥镜的正确使用,需首先做好清洗消毒保养工作.1 医用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引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内窥镜(胃镜、气管镜、肠镜等)的使用日益广泛.但内窥镜清洗工作通常是人工进行,手段较为落后,清洗消毒的效果没有保证,可能会导致接触感染和交叉感染[3,7,21].目前国内内窥镜清洗消毒采用人工进行的主要原因如下:内窥镜结构精密,不能采用一般高压灭菌的方法;在待检查病人较多的情况下,医院采用预约制度、实行定时集中检查病人的办法,其间内镜清洗消毒时间不能太长;进口同类产品价格较高(每套约15~18万元人民币),中小医院购买不划算;国产清洗消毒设备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障比较多.而且,对现有的进口或国内生产的内窥镜清洗消毒机进行抽查检测表明,绝大多数的清洗消毒效果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消毒要求.医务人员和病人都迫切需要尽快研制出高效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清洗消毒设备.由此自动内窥镜消毒机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内窥镜清洗消毒不当所引起的交叉感染也是一个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1-3]。内窥镜是一种与人体自然腔道及黏膜直接接触的仪器,不能耐高温、高压,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但由于内窥镜价格昂贵,购买量少,使用率高,清洗消毒时间不足,这个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重视。清洗不彻底是消毒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使用中应采取有效的清洗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做好内窥镜的清洗工作至关重要[4]。床侧预处理对清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做好预处理工作,降低生物负荷,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实验。
随着人们对各种疾病的重视,各种内窥镜检查、治疗的逐步普及,尤其对消化道、呼吸道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增强,内窥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合理、规范地进行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棘手的难题.这要求我们根据目前常见的传染病,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控制措施,尤其是强化对清洗、消毒全过程进行细节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途径发生的传染风险.现将内窥镜清洗、消毒细节控制的情况做以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