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进行调脂治疗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举措.血脂化验结果异常者当然需要治疗,那么,正常者就不需要治疗吗?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曹小织指出,是否需要降脂治疗不仅取决于血脂化验的结果,还决定于该患者患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分为3组,第1组认知正常、第2组记忆未受损、第3组记忆受损,分别有35例、35例、30例,3组均接受脑白质疏松程度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3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额叶帽状高信号、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教育时间和视觉再生表现为正向相关性,TC水平、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与视觉再生表现为负向相关性,TC上升、侧脑室白质高信号是引发患者记忆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的脑血管危险因素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并对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专家评估,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46)和侧支循环不良组(n=54),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4.50岁(s=7.21)、高血压比例39.71%、高血脂比例38.89%、糖尿病比例35.29%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11岁(s=8.92)、60.29%、61.11%和64.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影响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动脉功能及结构改变是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发现已作为心脑血管病早期检测的首要指标.动脉硬化对血管结构的侵犯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事实上在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形成之前动脉功能早已发生改变.动脉弹性(arteries elasticity,AE)减退是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1,2],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曾被称为"出血性腔隙"或"点状出血",表现为梯度回波(GRE)T2*WI上均匀一致、直径2~5 mm的圆形低信号,多数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显示为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血管周围间隙[1],其确切病因不清楚.尽管CMBs在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但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CMBs的发生率、分布特点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关系,尤其与高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血尿酸(UA)是独立于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以外的新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HU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正相关,且具有独立性[1].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中有27例患者,中危组中有32例患者,高危组中有21例患者.我院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采用蒙特利尔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然后分析并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中危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抽象、记忆及语言能力的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定向、计算、抽象思维、记忆及语言的能力的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的八项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改变的情况最严重,其次分别为中危组与低危组,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改变的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其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会越来越严重,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应进行积极地治疗,以降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5例不同时期的原发性脑出血卒中患者(急性期38例、稳定期37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CD133/KDR+作为EPCs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133/KDR+双标记细胞数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循环EPCs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外周循环EPCs数量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呈负相关(P<0.05或P<0.01);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能影响患者循环EPCs的水平(均P<0.05),而脑卒中家族史对循环EPCs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脑出血卒中患者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环EPCs水平与脑出血危险因素负相关,可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危险度的标志.
目的:筛查≥50岁门诊头昏、头晕伴记忆力下降中老年人群的的M C I的阳性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2011-07-2013-07在门诊就诊的以主诉头晕、头昏伴记忆力下降及程度不同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的589例中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分为初步筛查、复查诊断两个阶段。初步筛查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MMSE)、Hachinski缺血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AMA 及HAMD、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定患者;复查诊断用韦氏成人记忆测验(MQ)。在本项研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使用Perterson诊断标准并参考国内肖世富对MCI患者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评定MMSE24~26分。结果589例患者中,MMSE正常组459例(77.93%),其中MCI 91例,检出率15.45%,男MCI 55例,阳性率9.03%,女36例,阳性率6.12%。不同文化层次MCI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减低;学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MMSE明显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和脑血管危险因素是MCI的高危人群。在常规临床诊疗中,增加认知功能量表测试,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MCI。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高血糖、高血压、肥胖、脂代谢紊乱等为主要表现,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的聚集状态,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MS的人群研究往往集中于城市或城镇居民,而占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人口的资料相对缺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于慈溪观海卫片区农村的代谢综合征的调查研究,获取本地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
目的 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铜陵市立医院住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43例及NDM性脑梗死患者(NDM脑梗死组)69例,收集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生化检查指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结果 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DM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比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NDM脑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比较,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与N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62.79%,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20.93%、混合血管病变率30.23%;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40.58%,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57.97%、混合血管病变率20.30%,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糖尿病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相对轻,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以混合血管病变为主.
近年来研究证实,CRP不仅是血管炎症的标记物,而且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76例脑梗死患者和6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artery PWV, cfPWV)检测,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
阿司匹林的大名,想必大家是如雷贯耳.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或疾病的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目前,该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阿司匹林使用率明显较低,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不少患者(甚至医生)对它存在诸多误解.如此价廉物美的良药却常被束之高阁,实在可惜.
脑血管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大类,除了与脑血管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脑血管储备能力、老年人轻度功能认知障碍、脑微出血、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及脑血管狭窄部位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研究并探讨了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脑血管储备能力、老年人轻度功能认知障碍、脑微出血、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及脑血管狭窄部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