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人工电子耳的基本原理和ClS语音信号处理方案,提出基于DSP芯片TMS320LF2407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流程,最后通过计算机对经过DSP处理后的语音数据进行了仿真和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语音与原始语音在频谱包络特征上非常相似.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也称为“人工电子耳”,是一种可以帮助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其工作原理是绕过已损失的耳蜗毛细胞,将声波转换成微弱的电流信号传递到耳蜗中,以达到恢复、重建听觉的目的[1]。人工耳蜗植入术于1995年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及全聋患者的最佳选择[2]。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广泛应用,合并脑白质异常的聋儿的诊断明显增多[3]。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在脑白质异常聋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