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1]。2010年我国黑龙江某大学28名师生在实验中感染布鲁杆菌;2008年广东某高校的实验室暴发了由实验老鼠传染的流行性出血热。这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将学校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为基本而又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但是,在我国高校实验室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忽视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投入和管理制度保障,而且高校中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面对的实验人群主要是学生,人员流动性大,不易培训。因此,高校实验室面临的生物安全压力越来越大。笔者利用在美国访问学习的机会,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美国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现介绍为美国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保障的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运作机制和有关措施,以及对我们工作的启示。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其措施包括强化工作和管理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和日常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的建设、培训、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设备、掌握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等。[1]检验科是医院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全院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也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因此建立生物安全的各项制度,加强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检验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奖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护知识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