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主要在婴幼儿中流行,但大学生也是易感人群.易感者在幼年时接触麻疹活疫苗后可获得有效的免疫力,但其免疫力逐年下降,以后再接触麻疹病毒后,还可发病,多为轻型.对大学生接种麻疹活疫苗可以预防大学生麻疹的暴发流行.现将1997~2000年吉林大学学生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我院所用冻干麻疹活疫苗由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卫制(82)长(2)02号,冷链运输、保存,有效期内接种.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1997~2000年各年体检人数分别是3 205、3 314、3 359和5 302人,接种麻疹活疫苗人数分别是3 184、3 296、3 341和5 287人.
1 发病经过及临床检查患儿宋某,男,9个月.1999年10月5日上午10:00,在乡卫生院接种门诊由专业人员按免疫程序常规皮下接种冻干麻疹活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1122-4,有效期2000年5月)0.2 ml,接种后30 min,患儿烦躁不安、尖叫、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四肢抖动.乡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协助家长将患儿速送县医院抢救.
随着六十年代麻疹疫苗在我国的普遍接种,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也发生了改变.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接受麻疹疫苗后的麻疹患儿17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本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的新特征与防治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5~6岁5例占29.41%,>6岁12例占70.59%.17例患儿分别在市区各卫生预防接种部门接受过麻疹疫苗的初种(8个月)与复种(1岁半~2岁).疫苗来源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冻干麻疹活疫苗.1.2 临床表现 17例均出现发烧、咳嗽、皮疹、疹褪后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12例具典型卡他症状,5例出现koplik's sport,2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2例有典型皮疹,异型皮疹3例(猩红热样、粟粒样),皮疹稀疏2例,出疹顺序异常3例(皮疹由胸、腹部首发渐延及全身).发热3~4d后出疹13例(76.47%),发热1~2d出疹4例(23.53%).8例(47.06%)出现并发症,其中支气管炎3例、肺炎5例.2 结果采用病毒唑与青霉素联合疗法,均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3 讨论在我国普遍接种麻苗前,麻疹以冬、春季为高发期,占流行周期病例总数的83.47%.90%的麻疹患儿年龄小于5岁.本组患儿均接种过麻疹疫苗,年龄大于5岁,以春、夏发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24%.临床表现仍以发烧、典型卡他症状、koplik's sports、全身斑丘疹、疹褪后脱屑并留有色素沉着为主要特征.并发症等与传统报道相近,主要累及呼吸系统,但较以前减少,且预后良好.与未接种麻苗的患儿不同的是:koplik's sports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本组仅5例占29.41%;出疹不典型:表现为出疹时间提前,发烧1~2天出疹者占23.53%,个别存在出疹顺序异常、异型皮疹;少数病例发热不显著,3例体温低于38℃.从以上临床表现不难看出,接种麻苗后麻疹的发病季节与高峰出现后移,粘膜斑与皮疹已多不典型.有人认为是麻苗的接种削弱了即将来临的冬、春高峰,导致了麻疹发病季节的后移,而且减毒麻疹病毒首先还丧失了引起koplik's sports与出疹的能力.同时,本组大龄儿童的发病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分析认为,本市卫生防疫部门一直严格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麻苗的预防接种,历年来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冻干麻疹活疫苗”,从麻苗来源、保管、使用以及本组学龄前与学龄儿童的散发病例分析,不存在疫苗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很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相关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逐年减退有关,才使发病率得以上升.据此,我们建议对6~7岁学龄儿童、12~13岁青少年应予有计划再免疫,以进一步减少发病.